第03版:要闻

联防联控筑牢“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刘艳红

“老君堂村,你村群众王某在我村卡点扫码时,行程码是绿码,但曾途经郑州关联区域,请注意落实观察措施。”8月10日,禹州市鸿畅镇老君堂村王某回家路过柏桥村疫情防控值班点时,值班人员立即把扫码情况通报给其所在村干部。

开展联防联控,是遏制疫情蔓延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因素。7月底以来,鸿畅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改变过去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实行村与村联防联控,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效率。

在各村实行区域联控、信息共享。杜南、杜北、涧头河3个村南北贯穿着从禹神快速通道到镇区的大路。他们联合起来,把小路封死,在大路两头的涧头河桥、杜北红绿灯各设一个值班点,不论从南北哪个方向进入的人员都能得到检查,而中间的杜南村没必要设立卡点,可以集中力量开展宣传、消毒、排查、登记信息。

在镇区鸿南、鸿北两个大村,在封堵各条小路后,只在柏桥桥头、鸿南小学、三里庙、天水寨桥设立4个值班点。“只要这4个值班点日夜24小时严防死守,任何人不经检查都进不了镇区。”镇宣统委员牛苗苗说。

这样一来,该镇38个村5个片区,共设立41个值班点,就做到了疫情防控的全覆盖。

除了地域试行联防联控外,各村人员也实行多方联动、共同参与。该镇通过“镇干部+村干部+组干部+党员+网格长+五老人员+志愿服务队员”联动机制,做到村、组、户、人都有人分包。各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纷纷主动参战,值班、排查、登记、消毒,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山底吴、老君堂等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每人都穿着印有“疫情防控志愿者”字样的白色T恤,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亮丽风景线。

鸿畅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孙建军负责的张庄、山底吴、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6个村交通比较偏僻。他每天早上6时,都要先到村里检查一遍,再回镇里开晨会。孙建军反复给这几个村的党员干部强调:“越是偏僻越不能掉以轻心,咱得严防有些人抄小路、走近道、逃避检查登记。”

“联防联控让全镇疫情防控‘一盘棋’,做到了无盲点、全覆盖,是全镇共同携手拉起的‘安全网’!”鸿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倪增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