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疫情期间“触网” 农产品滞销变畅销

本报记者 付家宝

8月11日下午,风和日丽,在襄城县山头店镇杜庄村农民黄永喜的大葱种植基地,黄永喜和妻子正忙着收大葱,挑拣、打捆、装车,两人徜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黄永喜的家庭农场种植大葱130余亩,生姜50亩。7月底8月初,正当妻子齐录芬跑前跑后,准备销售大葱之时,我省多地出现了新冠疫情,交通运输受阻。这样一来,原本要到黄永喜家拉大葱的郑州、湖北、南京、四川等地的20多家客商都来不了了,眼看100多万元的大葱订单就要“泡汤”,黄永喜夫妇心急如焚。

在村干部的指导下,黄永喜立即带领妻子和女儿到指定地点进行了核酸检测,每天在大葱基地定时进行消杀,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同时,黄永喜夫妇决定,尽快调整销售渠道,把市场伸向疫情低风险地区,黄永喜负责防疫、装车,妻子和女儿黄亚琼负责“触网”销售。

于是,每天早上天刚亮,齐录芬和女儿就来到满目翠绿的葱地拍摄视频。一行行、一畦畦的大葱,在晨风中,被录拍成了丰收的美景。录拍完毕,黄亚琼快速剪辑、配音制作,快速传到抖音平台上,尔后,又发到了客商微信群和自己的朋友圈。

客商们看到黄永喜的大葱随风摇摆,翠绿可爱,长势喜人,纷纷争相购买。平顶山市菜商刘国富,看到抖音上的视频后,马上订购了1万余公斤的大葱。

看到市场有了转机,黄永喜夫妻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找来本村几名工人帮忙。大家收大葱,分拣、打捆……日销大葱3万多公斤。

“疫情当前,黄永喜确实动了脑子、想了办法,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生产销售两不误,他的做法值得借鉴。”山头店镇党委书记申世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