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控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在抗疫一线,但现场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非新闻专业出身,但摄像摄影、编辑撰稿样样精通;他们很少走向台前,但只要有需要,总会第一时间为抗疫发声……他们就是许昌疾控中心宣传员(以下简称“疾控宣传员”)。
8月5日,我市报告了今年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疾控宣传员加班加点,第一时间宣传群众要注意的健康知识;他们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联系专家进行风险提醒;他们用镜头捕捉情感,用文字记录感动。
整合资源 打造全媒体传播声势
在许昌市疾控中心党委的领导下,疾控宣传员队伍整合资源和力量、畅通宣传渠道、织密宣传网络、精准发声。
在传统媒体方面,他们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许昌日报等充分协作,进行多次风险沟通,提供疫情防控新闻通稿,举办疫情防控知识竞答,合理引导舆情。
在新媒体方面,他们以“许昌疾控”视频号、“许昌疾控”公众号为主要宣传阵地,以图文、短视频、动漫、海报等形式,全力营造疫情防控宣传氛围,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拿起笔杆,他们变成执笔勤耕、真实发声的文案能手;背起单反,他们化身战疫场上记录光影的拍摄使者。面对疫情,他们每个人都是观察者、记录者,也是传播者。
无畏坚守 引导群众科学防疫
疫情袭来,如何将疫情可防可控的信念植入人心?怎样让群众自觉执行政府的相关规定?疾控宣传员在宣传上狠下功夫。如果说抗疫前线是第一战场,那么宣传报道就是抗疫的“第二战场”。可见可感可信的战“疫”宣传,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可以传递健康知识、引导科学防疫。
我市确诊病例轨迹能否公布?离许返许有什么政策?新冠病毒疫苗在哪儿打?核酸检测怎么做?……困扰老百姓的诸多问题,疾控宣传员及时通过“许昌疾控”的多个渠道进行解答,消除群众恐慌情绪,合理引导网络舆情。
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创作能力,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性子;而摄影摄像则不仅需要技术、足够的体力,还需要有随时奔赴疫情前线的勇气和担当。
截至8月21日,结合群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疾控宣传员共拍摄制作短视频9条,在“许昌疾控”视频号发布,浏览量达14.5万人次;在“许昌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05篇,阅读人数达77.9万人,阅读量达101.2万人次;后台答复关于疫情防控政策、新冠病毒疫苗、核酸检测等问题和留言5000余条。宣传员毛树存经常在忙完一整天工作后,深夜回到家中编辑公众号,赶在凌晨第一时间发布。为了让大家在微信后台的提问都能得到回应,让每一次的答复更有温度,她更是多方搜集信息,常常回复群众疑问到凌晨。
加班加点 制作宣传材料
除了抗疫宣传外,唐丽红、王艳、毛树存、王辉、王栋梁、张春英等疾控宣传员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对4种近10万字的防控工具书和宣传材料进行编辑、校对、审稿,紧急印制16万份,连夜发放至全市各级各类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手中,覆盖全市各县(市、区)。
其中,他们印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口袋书10万册、《关于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法律规定的通告》2万张、《新冠疫情居民防护要点一本通》2万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手册》2万册,另外发放省级健康教育材料10种1.1万份,包括《疫情防控九条建议》海报、接种疫苗20问、洪涝灾害后如何除“四害”、肠道传染病救治、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等健康教育材等。
记录疾控故事 让更多人了解疾控
自战“疫”打响以来,疾控宣传员跟随各专业组深入一线,按下快门、敲击键盘,以笔为戈、以文为戎,创造了一个个强信心、暖人心的作品。为了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疾控人”和疾控工作,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疾控宣传员参与并记录中心流调、检验、消杀等各专业组工作的全过程;为了让群众看到一线“疾控人”尽职履责的工作,凝聚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一篇篇实用的文章、一帧帧精彩的镜头构成了他们的日常。
2020年疫情暴发时,许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王艳正因脚骨折在家休养,医生建议她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可听到疫情的消息后,她再也坐不住了,坚决回到工作岗位。因不能到抗疫一线,她主动加入了疾控宣传队伍,做起了幕后工作。宣传科普知识、发布疾控信息、书写疾控抗疫感人故事……她的一篇篇文章相继被发表。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她经常加班到很晚。而她的爱人是名警察,也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8岁的女儿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一日三餐基本靠面包、牛奶。
舍小家为大家,疾控宣传员也一直在抗疫一线,疫情不灭,他们不退。疾控宣传,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