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

——看魏都区如何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在魏都区领存科技智能芯片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康旭 文/图

企业初创之际,仅有5名员工;经过5年多的开疆拓土,如今,旗下骑手有3万余名,日均配送单量达80万单,合作平台包括美团、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等。作为同城配送行业中的知名品牌,中联即送这家乘“云”而上的数字经济类企业,正在数字化浪潮中展开大美画卷。

中联即送是魏都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生动缩影,也是魏都区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魏都区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新动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基础能力加速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势能加快形成。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魏都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魏都区更是明确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把数字经济作为未来产业精心培育。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形态,数字经济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速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如何在大数据智能化浪潮中奋楫扬帆、逐浪前行?在加快“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建设中,魏都区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新变革,顺势而为抢抓新机遇的步伐也愈加笃定。

高位推进 抢抓数字战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既为魏都区发展数字经济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又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对于魏都区而言,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务实举措。

从区位优势看,魏都区地处中原之中,位于中原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辐射的要塞,目前实现了城区5G网络全覆盖,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拥有先天优势和深厚基础。

从产业体系看,近年来,该区突出抓好以曹魏古城为龙头的特色商业区建设,以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循环经济、静脉科技、北京怀柔等五大园区为依托的工业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赋能传统产业正当其时。当前,该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建设工业园区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园区企业内网改造,为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从资本融合看,魏都区积极探索引进产业基金拓宽数字企业融资渠道,构筑多渠道融资体系,引进的南创基金带来了10个亿的母基金,今年还将组建几支总量在30多个亿的产业基金,产业资本融合已经铺好路搭好桥。

从营商环境看,魏都区出台《魏都区促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激励创新实施办法》,积极落实“人才新政”和“科技新政”,并腾出中奥鑫天十层楼约计280间办公用房作为数字经济企业孵化基地,健全的服务体系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数字经济企业、人才到魏都落地生根。

毫无疑问,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在魏都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上,魏都区委书记李朝锋明确指出,“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在变局中谋新局,就一定能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要把数字经济作为未来产业精心培育,制定规划,明确方向,专班推进,使之既成为顶天立地的支柱产业,又为各领域企业发展赋能。”

虚实结合 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公司在配送业务上持续扩大,得益于我们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创新。”中联即送董事长宋一表示,该公司开发的同城配送系统已走在行业前沿,平均每单配送时间仅为30分钟,成为美团外卖骑手存有量第一的集团型企业,“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产研投入力度,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配送服务企业。”

让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是魏都区以大数据助力各行业领域创新升级的一个缩影。面对新形势、新变革,魏都区细分数字经济产业,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

在即时物流行业领域,魏都区将围绕中联即送打造即时物流产业园,以建造大数据智能调度基地为基础,整合以生活服务为主的物流配送行业,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引进共享充电、无人配送设备的创研技术,通过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地,带动全省即时物流、装备制造、教育培训等百亿产业链的发展。

在供应链行业领域,依托中国电气网、中华骨料网等供应链产业平台,魏都区以共享服务中心为载体,发挥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的优势,加快了产业发展由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化的根本性转变,全区供应链数字化、标准化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

在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域,魏都区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战略着力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5G+搅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纪年科技智慧电网云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品牌星光熠熠。当前,魏都区正加快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虚实结合大有文章可做。”魏都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宋新立介绍,除了在即时物流、供应链和工业互联网等行业领域的清晰谋划,魏都区在软件开发、智慧城市应用、信息安全、保密产业、信创国产化替代、专业赋能等行业领域也有着细分蓝图,当前相关部门正在9大细分领域中以慢不得、等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新机遇、抢滩新风口,全力推动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工作。

乘势而起 点亮兴业惠民新未来

数字经济的浪潮澎湃而来,魏都人已率先从数字经济中尝到了甜头。

在今年魏都区“两会”上,魏都区区长何长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魏都区深入实施创新年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3%;加大两化融合力度,累计增加上云企业100家;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38家互联网企业完成营收42.24亿元,同比增加27.56%。”

“对标魏都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就必须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升级,狠抓工业互联网共享经济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中的应用落实。”何长成直言不讳。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百业、影响全局。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如何让数字经济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

为拓展数字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让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为高品质生活添彩,魏都区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赋能红色治理行动,进一步完善“i许昌”政务服务移动端功能,通过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全区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同时,魏都区将“五网融合”智慧平台与“i许昌”App、“掌上警局”“数字城管”等社会治理资源有机融合,坚持“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构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态保护、便民惠民等一体化“智慧莲城”云平台,实现“预约在网上、代办在社区、服务在小区”。

为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占新机,魏都区出台《魏都区促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激励创新实施办法》,加快数字经济9大细分领域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根据规划,下一步,魏都区将进一步扶持大数据企业,争取每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到2025年全区累计通过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形成数字经济企业龙头带动集聚效应;建设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同时,以“数字化+网格化”推进红色治理等领域创新,打造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的数字企业营商环境。

未来已来,创新无限。魏都区将高质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标杆,不断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为强力推进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魏都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