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子 非 鱼

□何依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当年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争论引发了后人无尽思考和争论,其实不过是几句闲谈而已。圣人之间的谈话往往会成为经典,这是由其身份地位决定的。如今我站在北海广场上,看着夜色和灯光中陶醉于广场舞的人们,他们扭着或肥硕或纤细的腰身,那舞姿说不上有多婀娜,多美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广场舞罢了,足够锻炼身体、颐养身心了。我还是去看看北海湖水中的鱼吧,我怕这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会惊扰到它们的梦境。可是,鱼又在哪里呢?湖面上波平如镜,凉爽的夜风吹拂着湖边的垂柳,闪烁的灯光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周围,像是星光。零零星星的年轻人在做直播,内心一定想当“网红”。人们在绕着湖水散步,小孩子在快乐地奔跑,有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在奔跑中摔倒了,奶奶从背后把他抱起来,一边安抚他,一边鼓励他继续奔跑。我绕着湖水走了一圈,没有看到鱼,我想它们一定藏在深水里,它们一定喜欢静谧的环境,这样热闹的场面和声音,它们一定不习惯。

鱼也是脆弱而又敏感的生灵。我见过白天在湖边浅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的鱼,那些鱼并不大,身子非常灵活,游得非常快,一会儿在浅水里游,一会儿潜入水底;一会儿在湖边游,一会儿又游到远处。此时北海公园里游人很少,鱼儿可以享受安静的时光。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鱼的快乐,我想那样单纯的快乐足够愉悦鱼的内心世界。鱼却不知跳广场舞的人们的快乐,也不知在北海公园游玩的人们的快乐,鱼只是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它一定不会想到,它有一天会被做成美味佳肴端上餐桌,那样残忍的场面和如今的悠游场景简直是天壤之别。

鱼并不知道它会成为被争论的对象,遨游于江湖之中始终是它的梦想。然而,它难以逃脱各种各样的命运,它会被人们养在鱼缸里,供人们观赏;它会被做成各种美味佳肴,供人们大快朵颐;它会被大鱼或者猫吃掉。我想,没有什么比简单地活着更重要。

在我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大缸,缸里养了几条鱼,是别人从河里钓的鱼,一条是大鱼,另外两条是小鱼。一天夜里,我正睡觉,忽然听见外面一声猫叫,伴随着跳跃声响,似乎是有什么东西跳上大缸的边沿扑打水面的声音。我起身打开房门,只看见一条黑影窜入院子里的下水道,下水道是一根很粗的管子,通到围墙外面。联想到刚才的那声猫叫,我想,那一定是一只野猫,它居然从下水道里钻过来。第二天早上,我查看大缸里的鱼,发现有一条小鱼死了,不知道是被野猫吓死的,还是被野猫咬死的,另外两条鱼安然无恙。又过了几天,另外一条小鱼也死了。再过了几天,那条大鱼也死了,大缸里又空了。原来,鱼并不满足于大缸里的世界,它的理想世界是江河湖海。

鱼向往自由,不愿意受约束,这一点和庄子倒是很相像。庄子隐居乡野,远离权贵和名利,远离尘世喧嚣,其实是崇尚内心的自由、人格的独立,这种精神上的快乐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庄子在孤独中完成了精神上的独立思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确有点拗口,这种哲学命题也的确有点深奥,也只有庄子和惠子这样的圣人才能够演绎这样的哲学命题。我是个凡人,只有在尘世中安分守己地活着。

闲来无事,我还会在江河湖海中寻找鱼,我喜欢看它们游来游去的样子,那样快乐而又自由,那种姿态,堪称完美。看到鱼很快乐,我感觉自己也很快乐。看的时间长了,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鱼,一天到晚在江河湖海里面快乐地游来游去,不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鱼的生命本身就是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