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新生儿患17种疾病危在旦夕 专家奋战19天抢回生命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移动ICU”守护危急重症患者

胡艳松带领医护人员查房

□本报记者 刘地委 文/图

8月25日,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常先生和妻子在19天后,终于见到了闯过重重关卡的宝宝童童(化名)。看到童童白白胖胖的,他们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将一面写有“医德双馨 妙手回春 ”的锦旗送给医护人员。

这是一次特别不易的见面。如果说,父母给了孩子第一次生命,那么,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通过三级救治网络转运、精心治疗,为童童抢回了第二次生命。

事情还要从8月4日说起。当天,常先生的妻子孕38周,因胎儿窘迫在当地医院通过剖宫产娩出仅有1.87千克的童童。童童由于窒息、宫内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等,随时有生命危险。

8月5日,当地医院联系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希望将童童转院。接到求援电话,该院迅速启动救援程序,派遣新生儿科病区主任胡艳松随母婴转运型救护车前往当地医院。

驱车40公里,胡艳松到达当地医院后进行紧急会诊,评估患儿病情。当时,在较高的呼吸机参数支持下,童童的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若强行转院可能危及生命。胡艳松提出治疗意见并给予指导后,就返回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同时时刻关注着童童的病情。

8月6日,童童的氧饱和度基本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病情仍在恶化,逐渐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全身水肿明显,伴有惊厥。因童童的病情严重时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期病死率高,当地医院再次联系许昌市妇幼保健院。考虑到童童具备转院治疗的初步条件,胡艳松再次随母婴转运型救护车赶至当地医院。

在母婴转运型救护车上,紧急抢救设备一应俱全,经过实时监测、急救,当天15时40分,童童被安全转运至该院。

面对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童童,有着18年新生儿救治经验的新生儿科主任李勇志坐镇指挥,胡艳松和医生方玉玲、护士长何亚伟等迅速制定并启动周密的诊疗计划。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抗感染、改善毛细血管循环功能等综合治疗,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保证营养液输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医护人员终于把童童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经过19天的精心呵护和治疗,童童和医护人员一起战胜了败血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窒息等17种疾病,生命体征平稳,体重达2.28千克,顺利出院。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王福安说,新生儿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建立急危重症新生儿三级救治网络对危重患儿的救治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充分发挥优质卫生资源的作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水平。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河南省首批新生儿重症监护网络成员单位、许昌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许昌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三级救治网络中心单位,在市卫健委的支持下,配备了被称为保证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的“诺亚方舟”——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运系统。它包括一系列国内外先进设备,比如保证患儿体温的转运暖箱、监测各项生命指征的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供氧和负压吸引、母婴转运型救护车等,相当于一个缩小的移动重症监护室(ICU),还具备信息双向传输、远程会诊、远程指挥等功能。在转运途中,该系统可实现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护和抢救,实现了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窗口前移,有效缩短了早期救治时间。

该系统自启用以来,已成功转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200余人次,累计转运距离超过17300公里。转运的患儿包括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败血症等急危重症新生儿,使他们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为降低我市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新生儿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