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初冬的阳光暖意融融。
“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继深圳、武汉之后,国内第三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是河南首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有‘一中心四平台’,即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主体,构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旨在赋能产业发展,打通‘政产学研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原地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刘红克颇为自豪地说。
位于中原电气谷黄河鲲鹏科创基地的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由市投资总公司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占地面积14亩,总建筑面积2469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建设一栋两层数据中心,包括机房变配电室、运营商机房、标准化机房和运维监控中心及消防水池、泵房等配套附属设施。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包括数据、算法和算力,具有指纹识别、目标识别、信息检索、智能控制、图像处理、语言处理等功能。“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为一盘美味佳肴,那么数据就如同原料,算法就如同菜谱,算力就如同厨师。菜品好不好、味道正不正,全靠厨师和火候。”刘红克形象地说,未来,算力将成为一种新型公共资源,应用到制造、电力、农业、食品、医疗等行业,催生更多新业态,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智能生智,产业赋能。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具有普惠算力、数据共享和产业发展三大功能,正式运行后,算力将达到100P,如发电厂一样“集中生智”,源源不断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输送可靠性高、可度量、通用化的服务,推动其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还能为企业制定算力普惠政策,解决企业算力昂贵的问题。”刘红克说,以许昌优势产业——制造业为例,传统人工完成的产品质检,如果通过人工智能完成,准确率将从90%提高到99%,效率提升3倍以上。目前,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完成273家单位的算力调研工作,涉及科研、教育、医疗等行业。
市投资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成熟发展,他们将持续引入关联企业,有效开发潜在客户,培育壮大许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企业,促进我市乃至中原地区装备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原地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