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大学毕业已近20年。第一天报到的场景,却不时浮现眼前。
那一天,天亮得特别早。我和父亲拿起准备好的行李箱,背上背包,踏上了前往徐州火车站的大巴车。母亲在车站外反复叮嘱我,一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记得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我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心却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济南。
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火车站。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莫名感到恐慌。看出了我的不安,父亲带我找位置坐下来,告诉我不必紧张,只要注意听广播、看大屏,等时间到了检票上车就行了。
到底是一名新手,第一次坐火车我还是闹了个笑话。找到自己的座位后,我望着身边的行李箱发起了呆。“打扰一下,能不能把行李箱放在这儿?”我不好意思地和对面的乘客商量。没等对面回答,随后赶到的父亲用手指了指头顶的行李架,我才恍然大悟,从父亲手里接过背包,把行李箱和背包都放上去。
相比现在的高铁,那时的火车是真的慢,从徐州到济南,要4个多小时。但是对于第一次离开家乡求学的我来说,望着窗外飞逝的景物,内心颇有些纠结:也不知道上大学辛不辛苦,舍友好不好处。种种思绪涌在心头,全然没有早上离开家时的喜悦之情。快到济南站时,我突然想到,下了火车后,我们该怎么去学校,也不知道要坐哪路公交车。我急着问父亲,父亲不确定地说,学校会安排校车来接吧。
果然,到了出站口,我们看到了学校接新生的校车,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等我和父亲到了学校,经过一番报到登记、领取物品的忙乱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初来乍到的我和父亲,来到校门口的拉面馆,吃了碗拉面就急急忙忙地往宿舍赶。“晚上要怎么住呢?”路上,我问父亲。“我去火车站吧,连夜赶火车回去。”父亲说。那时因为我和姐姐都上大学,母亲没有工作,家里的经济比较困难,父亲各方面都想着省一省。我直接拒绝了父亲,因为我清楚,即使父亲连夜赶火车回去,到了徐州还得天亮才能走,半夜是没有大巴车的。“两人挤一挤对付一晚上吧。”我说。
到了宿舍,舍友们已早早到了。看到我和父亲,舍友们一愣,大概心想怎么这位同学的父亲还没回去。我拿着学校里发的暖水瓶,在舍友指点下到水房里接了热水,和父亲简单洗漱一番,准备早点休息。说实在的,我当时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的,但是想想不能让父亲太辛苦,也没啥。由于是第一天到校,晚上班主任到宿舍来看望我们,让我倍感忐忑,生怕班主任让我父亲出去住。没想到的是,班主任很友好,看到我的父亲也在场,并没有说什么,和我们谈起了大学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那天晚上,舍友们并没有相互交谈太长时间,简单地交流了几句后,就早早地熄灯睡觉了。我和父亲赶了一天的车,自然非常疲惫。带着些许恐慌、些许不安,我就这样度过了大学报到第一天。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非常感激老师和舍友们的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