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春秋楼

吾师刘向阳

□张海峰

在拙作《赠书的温暖》一文中,曾提到我与刘向阳老师见的第一面。当时我刚调到西院,东院打电话让我过去一趟,说有事情要问。文联那个打电话的人就是刘向阳,这个电话决定了我与他一生的情谊。他不仅对我勉励有加,还四下张罗,辛辛苦苦为我开了一个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除了向阳和报社的郭雯编辑外,我一个人都不认识,不过大家说的意见倒是记得真真切切,他们的话语对我后来的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省作协秘书长刘学林应邀从郑州赶来,向阳早晚陪着,喝市区奎楼街的胡辣汤,吃常桂花热干面。

我们这茬人,俊涛、丁晨、晓民、我,见面都喊刘老师,私下都喊向阳。依作协的老规矩、老传统,不分辈分,不论官职,一律直呼其名来论,这里面没有丝毫不敬,他非但不会生气,反而会很高兴。

我总是喜欢那些干净、顺畅、多意的文字,而向阳的文章无疑是我阅读和学习的范本。他的写法很传统,文字朴素,情感饱满,表达明白,绝不拖泥带水,平实中见神采,节奏拿捏得准准的,这种高级的写法没有多年的积淀是无法做到的。

他的人如他的文字一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他是文学圈里那种比较纯粹的作家,有一说一,直来直去,不会曲意奉迎,说话办事不搞弯弯绕。对一个人、一件事、一部作品,只要有人与之探讨,他都是直言不讳,一丝暧昧一丝犹豫都没有。他可以与人争吵,甚至面红耳赤、拍案而起,但事后还是朋友。

向阳的中年是我们的青年时代,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学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体悟、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时间的尊重。他说,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对得起时光、对得起亲人、对得起良心,便会吃得好、睡得安。当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时,我才算从青春匆匆的脚步中稳重起来。

向阳家里除了一排排的书,就是多到无处下脚的砖头瓦片、盆盆罐罐。都说向阳可惜钱,但在买书与收藏这两件事上,他是一点都不可惜的。休息日他不在古玩市场,就是在去市场的路上。

与农人耕作离不开耒一个道理,文人求知离不开书籍。既是工具,买书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向阳喜欢从旧书摊上淘书。每本书的际遇不同,面目不一,沙里淘金,常有意外之喜。美人蒙垢,不掩其华,经过装裱压正,香气顿生,齐齐整整置于书架之上,心里那个美呀。他觉得任何一本他书架上的书,都比起今日书店里的新书可读。书越出越多,能入眼的不多。

“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阳把这一句话当作镜子,每天照一照,一旦觉得不美,便狠读几天书。向阳读了很多书,的确,在他的那些文字背后,你可以看到一长串闪光的名字,契诃夫、博尔赫斯、伍尔芙、卡夫卡、里尔克、毛姆……这些人对他而言,不单是知识和写法的来源,更是能深入生命肌体的某种力量。同样,收藏在向阳眼里,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理需求。他骨子里就喜欢这些东西,为此东跑西颠、风餐露宿也在所不惜。

暮春时节,我们一起到张潘古镇探访,去看毓秀台、张公祠、故城遗址。向阳自行车骑得很快,不停地蹬,以致五六个人的队伍拉得老长,我在队伍的尾巴上,不紧不慢地享受着春风的吹拂和小鸟的鸣叫。在村庄的墙上时常可以看到有几何花纹和吉祥文字的古砖嵌在里面,每当这个时候,队伍就会停下来,去抚摸那堵墙,然后听向阳和宝刚讲汉砖的前世今生,普及文物考古知识。这些充满神秘感的符号,诱发着我们关于过往繁荣景象的想象,也许正是这种恍惚感让我们的旅行不知疲倦。最后在村里的一家小饭馆坐下来,聊天儿吃饭。回过头想想,那一路的颠簸劳顿竟是如此的美好,引得我们一遍遍去回忆和叙说。

文人烟酒茶,这三样向阳一样不少,也一样不讲究。

逮着什么茶,都一样抓上一撮,放在缸子里泡,缸子是黑的,茶的味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什么牌子的烟都抽,梅花、工字、沙河、老黄皮、黄鹤楼、玉溪,他都抽过。他抽烟的姿势很好看,食指、中指伸直轻轻夹住烟身,微微弯曲送进嘴里,或深或浅吸上一口,许多美好的文字就在这烟雾缭绕中流淌出来了。他说这是恶习,这辈子离不了烟了。

朋友相聚,谈为主,吃为辅。花生米、豆腐丝、牛肉、猪蹄四个菜,荦素搭配,营养均衡,就可以了。向阳喝酒豪气干云,愿赌服输,从不对赖。酒精促使人说话,话多了就离醉不远了,喝多了也不闹事,趴在桌子上神游八方,像一个爱睡觉的孩子。有一年,李佩甫从省城回丈地村的时候,向阳也是在地摊上这样招待他的,两个人吃得轻松,聊得开心。

20世纪80年代,李佩甫和刘向阳一同被借调到河南省文联工作,要不是向阳恋家,也许现在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他的理想、信仰都在写作上,他后来说,在哪里都一样是写,在郑州是写,在许昌也是写。不知向阳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我问过他两回,他都是这样回答的,那时候人都很简单,没有想那么多。向阳年轻的时候样子很帅,现在也不丑,浓眉大眼,棱角分明,有点像电影里的达式常。他用胸中的火焰和呼啸的文字,给他经历的时代带来的声响,是值得我们惦念和回望的。他所记录和感怀的,似乎也不单单是他个人的独白,而应该是他这一代人的认识、进取、欣慰与感伤。

保持真实,不说假话。向阳给予我的启迪和指引是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的。我不是宿命论者,但相信人与人的关系是讲缘分的。在向阳的心中,我就是他的学生,一个可以接力跑下去的人。他身上的激情、勇气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正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特别需要的。向阳指给我的远方,他并没有告诉我那是什么,我只知道奔跑起来,无问西东。远方也许是一个地方,也许是一座山,也许就是心里的念性或者你对生活深沉的感悟。

那时候,向阳总是骑着一辆破二八自行车上下班,脸上带着自信而满足的微笑。我也有一辆自行车,车况比他的好上好几倍,却没有他脸上那么幸福灿烂的笑容。他说,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