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慕名到过乌镇、西塘,欣赏过江南水乡的模样。水雾迷蒙中,亦梦亦幻,让人流连忘返。似曾相识间,总让我想起家乡那水那塘。
我的老家位于千年古县——襄城县最西北的高庄自然村。村子不大,500多口人家,坐落于王洛岗和汾陈岗东西两个岗坡的中间地带。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家乡河水充沛,总共有一河五塘,可谓是出门见水,称得上“北方的江南水乡”。
老家西边有一条窄窄的、清清的河流,河水长年水流不断,站在路边,能看见水中游动的鱼虾。有时路过,就会忍不住卷起裤腿,跳下河去捕捉鱼虾。虽然总是空手而归,但每当忆起,总会情不自禁绽开笑颜。
老家的东边有一方50亩大的水塘,每当夏日,总和小伙伴在水塘里嬉戏,相互推水打闹,相互比谁在水中潜伏时间长、能憋住气,比谁先找到扔在水底的砖头瓦块,比谁会的游泳姿势全、水性好。那在水塘中玩耍的日子,总在记忆中透出温馨的甜蜜。
老家的北边也有一方水塘,大概七八亩。水塘里的水总是满满的,清清的,大人们在水塘边洗衣,孩子们在水塘里玩耍。水塘边有一个高坡,我们最喜欢在这里跳水。站在高坡上,纵身一跃跳入水中,与现在的跳水跳台比赛相似。虽然姿态不算优美,但在跳下的一刹那,总会溅起朵朵水浪,感受那水拍身体的微痛,回味从水中露出一摸头脸的帅气。
最记忆犹新的是中午时分,大人们大多回家做饭、吃饭、午休,幼时的伙伴们总会泡在水塘里,疯一样地玩耍。那时的小孩子洗澡仅穿一条裤头,到了水塘边,把裤头一脱,赤条条跳入水中。洗完了、疯完了,小伙伴跳出水塘,身上还是湿漉漉的,穿裤头怕把裤头弄湿,怎么办?我和小伙伴总会赤条条在路上跑,边跑边念“跑呀跑麻秆,跑到时候自然干”。跑着跑着,身上的水珠自然就干了,然后穿上裤头高兴地回家。
记忆中,老家的人和水和谐共存。水塘里的鱼儿很多,但大人们从没有因为家中没啥吃而去水塘里扑杀鱼虾,也从不拿着鱼竿或驾着渔船去捕捞,任凭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长。虽然老家的人们都很清贫,但都保持着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对大自然生灵的尊重,也让幼时的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自由和欢乐。
偶尔在天太热的时候,水里的氧气不足,鱼儿翻坑,纷纷露出水面,前后街的人们拿着水桶、米筛跳入水塘,去捕捉缺氧的鱼儿。记得有一次,村中间的水塘鱼儿翻坑了,我也跟随大人们一起去捉,但总也捉不住,只好待在水中,仔细看,用心捉。忽然感觉两腿之间有鱼儿在动,我立即用腿夹,并用双手去捂,结果竟然在双腿之间捉到里一条一斤多重的大鱼,可把我高兴坏了。我紧紧地捉着鱼,赶紧走出水塘,跑回家中。父亲一看,也很高兴,把鱼儿收拾干净,撒上葱姜在锅里清蒸,全家美美地吃了一顿。
老家的寒冬更显出北方冰城的模样。寒冬腊月,水塘里的冰结得很厚很厚,茅草屋檐下的冰棒透明,在冬日的阳光下出七彩的光芒。清冷的天气,孩子们在冰面上玩耍,或玩铜箍或抽打皮牛,玩得真尽兴。有时踩在薄薄的冰面上,不时会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小伙伴们相互看看,顽劣地观察着谁先掉进冰水里。阵阵清脆的笑声,刺激着大家冒险尝试,感受冰雪带给的无穷乐趣。
那水那塘,在我的记忆中,是老家最美的样子。我的老家也曾是北方的水乡冰城,年少的我曾在这里享受过水乡和冰城的欢愉。时至今日,每当回到老家,眼前总会浮现出儿时的影子,心中总是充满甜蜜和温馨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