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既要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又要‘校地共生’服务地方,通过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在6月10日召开的本学期科研工作会议上,许昌学院对本校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的理念作出了再明确。
还是在这次会议上,该校对下一步科研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将结合许昌市领导干部会议暨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和团队优势,肩负起许昌学院人的使命担当,以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服务于许昌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将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增强高层次科研成果支撑。要聚焦学校重点工作和“十四五”目标,先人一步思考、高人一筹谋划、快人一拍落实,加油加力加速度,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三是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年轻博士在科技创新中的活力迸发,着力培根育苗,建设一流“平台·团队”创新高地。
近年来,许昌学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破五唯”与“立新规”相结合,一是围绕激励创造活力,完善目标导向机制;二是围绕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校地合作机制;三是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四是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设立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和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基金,实施《许昌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许昌学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讨论修订《许昌学院教学科研高质量成果奖励办法》等10余项科研制度。深化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改革,加大高层次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工作绩效权重,强化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激励力度。依据国家与河南省相关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做好“放管服”工作,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施精准化科研服务。
优化科研项目立项推荐制度,推行“揭榜挂帅”“赛马争先”,重大项目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已经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注重整合科研资源,通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经费资源等,确保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持续开展。实施平台-团队-人才科技创新高地构筑工程、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社会服务提升工程、一流创新制度创设工程,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生注入强大动力,助推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