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织牢织密防护网

——聚焦我市防汛工作

新增排水泵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铁路桥安装预警系统。

加强防汛物资储备。

召开防汛动员会。

开展防汛演练。

检修应急设备。

对城市供排水进行实时调度。

本报记者 武芳/文 乔利峰/图

编者按

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2021年,我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夏汛与秋汛并重,暴雨场次多、洪水量级大、持续时间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过程,守住了不亡人的底线,落实了楼阳生书记防汛工作的“金标准”,将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天气较为反常,出现“旱涝急转”“旱涝并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在夏季持续高温情况下,极易产生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局部强对流天气。我市防汛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暴雨,我市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防汛工作是重中之重。面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我市的防汛工作准备得如何?是否经得起考验?日前,记者对我市防汛备战情况进行了采访。

未雨绸缪

绷紧防汛这根“弦”

防汛抗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市境内现有水库50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7座;另有大型水闸3座、中型水闸34座。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主要防洪河道有7条,河道分洪口有2处。全市防汛的重点是市区河湖水系,47座小型水库,北汝河、颍河、双洎河等防洪河道,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山洪灾害防御。2022年以来,我市平均降雨283毫米,较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243毫米偏多近两成。

我市位于省主要防洪河道沙颍河流域中上游,其源头山区是我省暴雨、特大暴雨集中暴发区,防洪压力大、任务重,在全省防汛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现有部分河道防洪工程标准偏低,险工隐患多,部分水闸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抗洪能力不强。北汝河、颍河等主要防洪河道防洪标准仅为10至20年一遇,当发生较大洪水时,防洪抢险压力很大。水库防汛工作历来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失事,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市小型水库大多库容较小,调节能力较差,汛期需要进行重点防守。

为了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今年以来,市领导先后6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安排全市防汛工作,确保防汛工作稳步推进。市防办印发了《许昌市防汛救灾查弱项补短板工作方案》《许昌市防汛应急预案》《许昌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应急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许昌市深刻吸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文件,对全市今年的防汛工作提出了要求。我市结合实际组建了13个防汛工作专班,为应对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此外,按照省防指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成立防汛应急重大事项决策小组,负责防汛应急重大事项决策;调整了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建立健全扁平化防汛救灾指挥体系。市防办会同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数局,将全市涉水、涉灾的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蓝天卫士、智慧城管、智慧工地、莲城智能体视频融合共享平台(866路)等数据资源接入市应急指挥综合平台,提高辅助决策和应急指挥水平。

我市印发的《许昌市防汛救灾查弱项补短板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强力推进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找短板弱项和问题隐患521项,均建立清单台账,责任明确到人,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对照《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指出的防汛指挥体系不顺畅、应急预案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等6个方面的问题,我市坚持举一反三,查找短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共梳理出10个方面整改任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

完善措施

争取灾害防御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是提高防汛减灾水平、增强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遵循。

为安全度汛,我市按照“六个一”要求,及时修订、完善了防汛预案,共修订市级层面“1+10”防汛应急预案、113个县级预案、164个乡级预案、2650个村级预案,构建起全市防汛预案体系。

5月25日,我市相关部门在禹州市白沙水库组织开展了2022年防汛抢险综合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我市进一步检验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也分别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全市各县(市、区)参加应急演练人数为2400余人次。

开展妨碍河道行洪问题专项整治,针对我市年度34处妨碍河道行洪图斑问题,认真进行专项整治,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按照流域划分制定了“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并将问题清单报市级责任河湖长,下发给相关的县级第一总河湖长、总河湖长,压实县级河湖长的整改责任;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市政府周交办会议,分批进行交办,进一步压实属地整改责任;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暗访暗查、跟踪督办,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治任务。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早储备”的原则,全市共存储发电机、冲锋舟、水泵、铅丝、石块等抢险物资总价值5624万元,和去年相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救灾物资方面,全市各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共储备救灾帐篷、被服、装具、工具四大类物资103666件,市本级正在补充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三大类13个品种34170件(套)。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依托现有力量,共组建各类重点应急救援队伍54支,应急救援队员共有3449人。其中,防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有13支,共有队员1097人;社会救援队伍有12支,共有队员676人。另外,储备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器材2157套。

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乡级兼职救援队115支,共有队员3416人,设立乡级物资储备点156个。

我市初步完成了乡(镇、街道)“1+4”和行政村(社区)“1+3”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市扎实推进市级100人综合救援突击队建设。

突出重点

防汛关键领域关口前移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全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积极行动,全力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水利局加快灾后重建,补齐工程体系短板。我市水库、河道、水闸、灌排工程、供水工程等五类74个项目纳入了省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目前已全部完工(其中,防洪工程25处,禹州市13处、长葛市7处、襄城县2处、鄢陵县2处、建安区1处),全面恢复工程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双洎河和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由省水投集团负责建设,正在抓紧时间施工,目前河道新筑堤防和旧堤加固已完成,李河口闸、彭店闸已完成基础护砌,正在进行翼墙、闸墩浇筑,已具备行洪条件。

此外,我市还对所有水库、河道、山洪灾害防御、南水北调工程等均制定了预案以及汛期调度运行计划,确保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立即启动预案,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做好城市住宅小区排水防涝安全防范工作,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住宅小区排水防涝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小区排水防涝隐患进行了排查整治。

经过全面排查,共发现隐患163个,截至5月底已全部整改完毕。组织各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重点对建筑(市政)施工工地深基坑、塔吊、施工电梯、脚手架、围挡墙、临建房屋、临时用电等重点部位进行了汛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确保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度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99处,与2021年汛前相比,新增隐患点26处。其中,按类型分,有地面塌陷53处、滑坡17处、崩塌29处;按险情等级分,有特大型8处、大型3处、中型20处、小型68处;按区域分,禹州市境内80处、襄城县境内13处、长葛市境内3处、建安区境内3处,共涉及23个乡镇的81个行政村。

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一支60人12车6艇2舟的市级抗洪抢险突击队,并依托各大队、站组建11个抗洪抢险攻坚组,共有22车13艇7舟178名指战员。组建3个遂行指挥专班,分别按照60人、100人、150人3个等级制定梯次调度方案,分级制定13份作战行动预案,广泛开展水上人员搜寻、涉水救援、溺水急救自救等针对性训练,加强舟艇驾驶员资格培训,保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防汛工作,组织多部门、各县(市、区)联合开展防汛演练,加大督办督查和协调力度,精准务实做好南水北调防汛各项工作,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汛。截至目前,63项涉南水北调工程汛期隐患问题和风险点已全部完成整改。

市发改委组织各县(市、区)、各委属粮食企业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了“隐患、任务、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责任、时限,及时消除防汛风险隐患,确保粮食和物资行业安全度夏度汛。储存救灾帐篷、折叠床、棉衣、棉被、应急灯等共39个品种5万多件,基本能达到《许昌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中的四级响应标准,可满足5000余人转移、安置。

全市公安机关“情指中心”充分依托“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政令、警令畅通,坚决做到闻“汛”而动,听令而行,确保一旦出现灾情险情能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警力投入抢险救灾。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已组建防汛抢险、公路工程抢险抢修、公路保通执法、运输应急抢险、水上应急救援等12支专业应急抢险队伍,抢险救援人员共计736人;通过加强日常应急抢险救援知识培训,观看应急救援专题视频,提高了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的基本技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上、冲得出、打得赢。

市城管局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以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城市照明、建筑垃圾管理等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切实履行职责,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为我市汛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严阵以待

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中心城区市民居住集中、管线布设密集,因此,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尤为重要。

我市中心城区(具体范围包括清潩河以西、京广铁路以东、许由路以北、天宝路以南)共有DN300以上雨水管网75.98公里、污水管网89.88公里,雨污检查井6709座,立交、隧道、地下通道10座,地下雨污水提升泵站14座,共计42台雨污泵。

此外,我市在护城河、许扶运河、清潩河三条排涝河道,共设置排水闸门6个。

今年,我市中心城区共谋划积水点项目19个,其中魏都区2个、建安区5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5个、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东城区6个。相关部门对19个积水点整治项目,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节点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整治进度。截至目前,11个项目已完成,4个项目大头落地(仅剩道路恢复),另有4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

为确保管网排水畅通、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市水利局4月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安全隐患大排查,累计排查安全隐患200处。截至5月底,相关部门已经将这些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毕,累计疏挖篦子井、检查井6500余座,冲洗管道100余公里,检修、保养设施设备300余次,确保汛期排水通畅。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要求,加快推进三规划一报告编制。目前,区域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城市防洪规划、中心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报告正在搜集基础资料,进行编制准备。

为强化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力量,今年市水利局新增移动泵车3辆,目前中心城区共储备大、中、小型移动泵车6辆,移动拖挂式泵车4辆,大功率移动电源车1辆,各类发电机15台,各类水泵90台,应急排水抢险能力得到加强。

另外,我市组织市供排水中心、市政实业公司、市瑞贝卡供水公司、瑞贝卡污水净化公司以及5个区,建立了由179人组成的应急排水防涝队伍,并于5月19日围绕立交隧道积水、河水倒灌、泵站被淹、沙袋围堰、地下空间封堵、人员施救等不同场景科目,开展了针对性的应急演练,锻炼实战能力。

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组建了相应抢险队伍并进行了演练。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中心城区铁路桥电子显示屏进行提升,增大屏幕尺寸,提高显示效果,同时在文峰路隧道安装逃生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