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文体许昌

钧瓷茶具:拓展钧瓷艺术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王增阳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如今,不管是漫步于窑口林立的神垕老街,还是浏览日渐兴起的网络钧瓷直播间,随处可见钧瓷茶具的身影。如果要从当今钧瓷行业选择一个耀眼的分支,钧瓷茶具必然位列其中。在10余年的时间里,钧瓷茶具另辟蹊径,异军突起,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好茶与好壶就是绝配。在繁荣的发展景象背后,我们要探究的是,为何钧瓷茶具可以异军突起?钧瓷茶具是如何通过新的艺术分支引领市场、开拓钧瓷的艺术内涵?

作为钧瓷行业当前的明星产品,钧瓷茶具彰显着1000 多年来钧瓷在传承发展中不断融入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的创新之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围绕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创新设计制作了极具中原文化特色的“中原壶”,开创了钧瓷茶具创新发展的先河。在“中原壶”的引领下,钧瓷茶具已渐成规模,形成产业,工艺品质不断提升,釉色更加丰富,造型也越来越多。

通过钧瓷艺术引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传承文化元素和符号,继承其中的优秀技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钧瓷创作,探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时代特色融入钧瓷。在钧瓷茶具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创作者,如李建峰、翟群、白胜利、杨鹏飞等,以钧瓷茶具为载体,不断丰富着钧瓷艺术的创作形式和内涵。

一直以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建峰的钧瓷壶在钧瓷界极为有名。人们提起李建峰,想到的就是钧瓷壶。在神垕风起云涌的制壶热潮中,李建峰淡定自若。他跳出钧瓷壶原有的框架,摆脱紫砂壶风格的桎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钧瓷壶风格。李建峰创作的壶或古朴厚重,或典雅庄重,或精巧雅致,壶身图案自然,具有年代感,饱含文人气质。

“在钧瓷壶的发展热潮中,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钧瓷壶一定要有钧瓷的内涵和风格,要摆脱其他瓷区的影响,具有属于钧瓷的壶艺特色。”李建峰说,钧瓷艺术一直在向前发展,“钧瓷人”掌握的东西越多,就越能体会到钧瓷艺术的魅力:一方面要在钧瓷的器型上下功夫,线条要流畅,器型要大气,要给釉充足的流动空间;另一方面要了解釉的特性,摸索出适合某一种釉的器型。

华鼎钧窑艺术总监翟群的钧瓷壶堪称当代钧艺壶之典范。其钧瓷茶具作品法古制作,形成多个系列,釉色多样,工艺精湛,造型典雅、精致,质地温润,如玉似翠,釉色异彩纷呈,窑变意境变化万千。“以钧瓷的本真之美,不断满足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坚持钧瓷文化的原创性,不断寻找钧瓷艺术与时代审美的结合点,钧瓷艺术在坚持正道、主线的基础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翟群说。

以钧瓷茶具为艺术方向,茗钧堂艺术总监白胜利钻研多年,开创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壶艺之路。一直以来,白胜利专心做以钧瓷壶为主的钧瓷茶具。他的钧瓷壶因造型典雅、釉色古朴、工艺精湛、把玩舒适而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对于钧瓷壶制作来说,工艺是最基础的,审美是关键。“和钧瓷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以钧瓷壶为代表的钧瓷茶具这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个片段。我们要抱着对钧瓷艺术负责的态度去创作钧瓷壶,对钧瓷艺术怀有敬畏之心。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记得,钧瓷壶的本质还是钧瓷。”白胜利说。

相较于很多成名已久钧瓷大师,尚源钧窑艺术总监杨鹏飞不张扬、不浮夸,以钧瓷茶具为主要创作题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杨鹏飞在纷繁复杂的钧瓷领域独辟蹊径,其钧瓷壶作品屡获大奖, 《人和壶》《汉魏风》等融独特文化内涵于钧瓷壶的原创作品,让杨鹏飞在钧瓷茶具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近年来,杨鹏飞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并不断为藏家和钧瓷爱好者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钧瓷壶作品。

如何将钧瓷壶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这是钧瓷壶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在解决钧瓷壶的技术性难题后,钧瓷壶的原创性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摆脱千壶一面的局面,需要“钧瓷人”多思多想。要不断学习,充分借鉴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经典案例,加以创新,探究不同朝代茶具造型的功能与风格的演变和成因,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设计思维和传统造物审美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钧瓷壶创作;通过与多种造型设计和艺术门类相结合,创新烧制钧瓷壶;探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时代特色融入钧瓷壶。

在保持钧瓷艺术特性的同时,钧瓷茶具以实用器的身份,走入寻常百姓家。钧瓷茶具通过与当下审美情趣紧密结合而美化生活,正在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作为以窑变为价值体现的独特艺术门类,钧瓷的未来发展,需要钧瓷产业打造出更多既能体现钧瓷艺术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精品。钧瓷艺术要有新的发展,一定要融入生活,结合时代审美创作新器型、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