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提出了增强“八项本领”、做到“五个过硬”、提高“七种能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许昌市正在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紧紧扭住能力作风建设这个关键,锻造一支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进而着力解决一批大事、难事,疏通一些痛点、堵点,为全面开创许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聚焦“能力作风建设为什么”,领悟新形势下建设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好干部,应该具备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挺身而出,方能力挽狂澜,成就一番事业。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明确把是否敢于担当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各级党员干部更应面对复杂形势主动担当,有所作为,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塑造新时期干部队伍形象作出贡献。
当前,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交织影响持续加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真抓实干。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领导干部是否能够担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切实增强发展的意识、干事的勇气、履职的胆识,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
二、对照“能力作风建设差什么”,探究当前党员干部担当意识欠缺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能力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服务群众“不热情、不主动”“门难进、脸难看”等现象已得到根本性改观,但干部作风仍存在工作动力不足不想担当、能力欠缺不善担当、唯利是图不肯担当、怨天尤人消极担当、缺乏感情被动担当等问题。
全市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议指出,当前存在的“五种不良倾向”,即“小富即安”的自满情绪、“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坐地自划”的狭隘观念、“慵懒散浮”的官僚作风、“坐等靠要”的消极心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是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待工作只唯上不唯下、该作为而不作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人民群众不满意,还贻误了发展机遇,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三、作答“能力作风建设做什么”,建设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培养担当意识。建设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必须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根本。注重教育培训,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及干部在线学习等阵地,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健全价值体系。加强宗旨意识学习,增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交融,通过深入践行基层信访接待、基层现场办公、基层调查研究、基层宣传党政方针等方式,鼓励党员干部走出大门、深入基层,接地气、去官气、扬正气。科学合理设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通过丰富的培训及实践形式,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基层干部因本领恐慌而产生的信心不够、胆气不足问题,为其有作为敢担当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二是创新干部选任考评机制,强化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突出用好干部考核这个“指挥棒”,着力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充分涌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多机会和舞台。健全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尤其要从制度上支持那些敢于做没有先例但顺应大势支撑未来发展、敢于做影响眼前指标但能留下长远优势的实干型干部;明确容错免责的类型、范围及可操作性,严格把握政策尺度,坚决反对以容错免责为借口纵容袒护拍脑袋乱作为等违纪违法行为。
三是完善监督执纪问责体制,形成不担当即追责的刚性约束。强化纪委监委和党委的双重监督功能,增强对党员干部工作中慵懒懈怠之风的日常监督;发挥各级党委在党内监督中的主体责任作用,特别是在“防违法”前“盯违纪”,将种种思想滑坡和慵懒散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彰显党内监督的实效性。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大专项整治和治庸问责力度,以切实可行的铁腕狠手增强党员干部的危机感和担当意识,着力构建惩戒“为官不为”的长效机制,实现从严管理干部的常态化。
(作者系许昌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杜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