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健康许昌

每次成长都是一次蝶变

——记许昌市人民医院神外一科主任霍晓锋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文/图

“学医的过程是不断成长的过程,每次成长都是一次蝶变。”8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昌市人民医院神外一科主任霍晓锋这样描述自己的从医经历。

霍晓锋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看着身穿戎装的父母,霍晓锋却从内心向往当一名医生。他觉得,穿上白大褂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更能让他热血沸腾。于是,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除了三个医学院外,他没有填报其他志愿。他性格中的倔强在这次填报志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走上工作岗位后,霍晓锋没有像其他刚工作的医师一样先轮转再定专业,而是在轮转刚开始就定了神经外科,并从此坚守这个专业十几年。

讲起当初选择神经外科的经历,霍晓锋的语气中充满了轻快和热情:“一握手,就选择了后半生的路。”霍晓锋清楚地记得,轮转刚开始,他就到了神经外一科,当科主任柴清喜伸出手说“欢迎你到我们科”时,他就有种宿命般的直觉。后来,他没有再继续轮转,而是直接留在了神外一科。

“神经外科是所有外科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成熟最慢的学科。”霍晓锋说,神经外科也是一个最有挑战性的学科。或许是血液中充满了向往挑战的因子,霍晓锋在到神外一科没多久,就为这个专业目眩神迷——从死神手中抢人,这不正是他梦想中救死扶伤的战场吗?

在从医之前,霍晓锋常常梦想着,自己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治病救人的场景。“现实不是战场,然而却比战场更让人惊心动魄。”霍晓锋说,神经外科医生是在“生命禁区”动刀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退,不能守,不能有丝毫差错,只能精准地快速前行;慢了,有可能抢不回患者的性命;出现差错了,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能如此直接地看到患者在自己眼前从性命垂危到生命无忧,我觉得那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的高光时刻。”霍晓锋说。仿佛生来就是为了从事神经外科,他欣喜于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救死扶伤的初心,也沉醉于在这个过程中战胜高难度挑战后的酣畅淋漓。

看着眼前充满自信和希望的面庞,很难想象他也曾在挫折中徘徊多年。

霍晓锋清楚地记得,他独立上台做的第一次手术。那是一名垂体瘤患者,须行经鼻蝶手术。即使在术前做了各项预案,将流程背得滚瓜烂熟,在内心将手术过程模拟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真正上手时才发现,理论与现实全然不同。

“想前进找不到出路,想后退又无路可退。那一刻,脑子里一片空白,后背直冒冷汗。”霍晓锋说,他很庆幸自己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第一次独立手术是柴主任陪我做的。当时柴主任一语道破,让我从迷惘中找到了出路。”

那次手术后,霍晓锋认识到自己的单薄和不成熟,他一往无前的勇气遭遇到重创。但是,他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学习,积蓄力量,他需要一场胜利为他重塑自信。3年后,他顺利地为患者完成了夹壁动脉瘤手术,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就康复出院。在那一刻,他感觉到,一直束缚着他的东西不复存在,他眼前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晰、明亮。

“仿佛是一场蝶变。”霍晓锋说,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然而成长,就要经历一次次蝶变。”让霍晓锋觉得庆幸的是,每次蝶变,都有柴清喜扶持着、保护着、引领着他。

前不久,霍晓锋从柴清喜手中接过了神外一科主任的交接棒。作为一名年轻的科主任,霍晓锋充满了野心:以技术为支撑,打造一支强悍、团结、有担当的队伍,救死扶伤,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