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华
“十一”长假即将到来,很多人可能早早就开始计划饭局聚会,又或是旅游、出行访友……但是,一旦不节制或不注意,可能会产生许多突发情况,导致严重后果。许昌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主任韩永旭提醒,秋季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节日期间,大家要饮食有度,此外,无论外出还是居家,都要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提防意外伤害。
避免急性胃肠道疾病
急性胃肠道疾病通常指的是急性腹泻,伴或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或腹痛等。究其原因,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误食变质、不洁食物,或者过量饮食刺激性食物引起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
韩永旭提醒,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可以卧床休息,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压力和刺激;可以适当多饮水、调整肠道菌群。对于症状较重,呕吐、腹泻较频繁的患者,要谨防脱水,必要时到医院就医。
如果有户外就餐计划,可以带上免洗洗手液、肥皂片、酒精等,在用餐前做好手部清洁;在加工食物时,一定要将菜、肉洗净,完全做熟再食用。
避免扭伤
放假期间,很多人会选择和家人一起爬山或进行户外活动,要注意因此而导致的跌倒扭伤。韩永旭提醒,不慎扭伤后,应尽快坐下休息,用冰水或冷水敷患处,以消肿止痛;然后,用干净的绷带或毛巾压在患处,进行加压包扎;最后,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有条件的话,最好到当地医院看看是否骨折。另外,扭伤时切忌立即用红花油搓揉按摩,这会加重红肿;也不能立即热敷,这样会加重出血。
避免异物卡喉
异物卡喉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是致命的伤害。
对于儿童来讲,常见的卡喉异物有花生米、豆类、瓜子、硬币、鱼刺、枣核等。异物卡喉后,如果孩子脸色青紫、喘不过气来,可能是出现了大气管阻塞,应马上将异物排出。对1岁以下的宝宝,家长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将宝宝趴在家长前臂,依靠在家长腿上,头部稍向下前倾,在其背部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再将宝宝翻正,在宝宝胸骨下半段,用中指及食指压胸5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异物吐出。
如果宝宝已能独立站稳,家长可用双臂从身后将宝宝拦腰抱住,同时右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左手则按压在右拳上,然后用力向上、向后,猛烈而迅速地挤压其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可以反复数次,直至异物排出。
避免动物咬伤、抓伤
孩子被猫、狗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马上彻底清洗伤口,切忌不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就直接涂药水、包纱布。一般动物咬的伤口是外口小、里面深。因此,冲洗时应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组织,把伤口上的动物唾液、血液冲洗干净。如果伤口出血过多,应立即止血,再送医院急救,并且一定要尽快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