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人才引擎”驱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老中医开展学术讲座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炜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排头兵”、培养“生力军”。

“师从代老师三年,令我受用终生。”在代国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人结业发证仪式上,学员代表宋要河发表毕业感言时说,三年来,他们通过跟师,对中医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也领悟了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强调学习经典、提高文化底蕴、培养中医思维,是师承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是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重要载体,2018年,代国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记者了解到,在带教过程中,代国和通过讲课、看诊、问答、带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不仅向弟子们传授治法方药,而且让他们领悟其背后的辩证思路和理论思想。

目前,我市像这样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有3个,除了代国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外,还有刘洪超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杜文生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此外,我市还有张少华、李梅荣等13个市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通过师承教育,我市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弥补了传统院校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不足,做到了“中”味更醇、“医”效更强。

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服务百姓。2019年、2020年,我市连续两年将“推进基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圈”列入民生实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实现了全覆盖,提供中医药服务比例达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比例达89%。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市不断壮大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对中医药服务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名师传承、进修学习、组织培训、打造人才交流平台等方式,我市蓄中医药人才之力,建设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开展“西学中”培训。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从基层医疗机构中遴选100名西医人员,半脱产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2021年,我市10家医疗机构被省卫健委确定为西医学习中医培训试点单位,2022年3月底已全部开班授课。目前,在培学员1600余人,已组织学员完成了全省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两期公开课的培训和结业考核。

强化适宜技术推广。我市印发《许昌市卫健委关于开展2021年度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通过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就近培训的原则,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适宜技术的系统培训,累计组织培训500余班次,培训2.7万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打造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2017年,我市成立了许昌市中医药学会,之后相继成立了脑病外科、中医外科、心病、护理、肛肠等11个专业委员会,为中医药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快中医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中医药技能人才。我市成功举办了“中药材炮制”“中药材辨认”职业技能大赛,一大批中药材行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由许昌市技能大师、国家中药材炮制二级技师朱改莲建成“许昌市朱改莲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举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师带徒”培训班,促进我市中药材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许昌,这个中医药基础良好、优势明显的地方,将持续打造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助力中医药事业迈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