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引领时代、开辟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认真领悟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报告用大历史观全面回顾了五年来的工作,深刻总结了十年来的成就,阐明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实践上,我们经历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理论上,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上,十年来最大的政治成果就是“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我们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强烈的担当精神;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世界谋大同的本质。
认真领悟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棒接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认真领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到第十五部分,从12个方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如,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论断,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人才支撑方面,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论断,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文化自信自强方面,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报告思想深邃,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呈现出这一思想的最新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作为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力求吃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为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系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