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

□马洪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单独成章、谋篇布局,首次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判断,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理论源头,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系列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些论断,是基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探索的深刻总结,也是引领科技创新加速度的思想动力。

纵观新时代十年,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再到确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形成了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和有机整体,我国也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强、科技强、国家强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进军世界科技高峰的冲锋号,壮美愿景令每个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热情蓬勃高涨。

宏伟蓝图需要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以实现,需要我们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报告立足中国特色、时代发展特征和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深刻回答了迈入新征程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科技工作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面向国家需求,执着攻关创新,发扬科技创新精神,潜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四个面向”,坚持历史自觉,做到行动自觉。立足中原大地,我们要将科技创新融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加快建设创新强市,为全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作出许昌贡献。

我们必须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使科技创新伟大实践始终沿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紧紧围绕许昌“633”工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由传统块状分布到现代集群协同转型。

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坚持做大产业创新平台、做强科技研发平台并重,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

要大力培育创新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设立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产业转型再造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活动,打通高校人才培养和与企业科技创新间的壁垒。

要优化升级英才计划,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进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原学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由“大师”领衔打造科技创新团队,把论文和成果写在中原大地上。

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汇聚;召开高规格科技创新大会,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营造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和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相融合的创新生态。

创新并非高不可攀,也绝非仅指“高大上”的世界科技前沿攻关,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皆为科技创新。科技诚可贵,价值是核心;创新无大小,人人皆可为。让创新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首要任务,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精神动力,让创新融入生产、工作和学习,使创新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够积极自觉投身科技创新时代洪流。

植根中原大地发展热土,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让我们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壮美画卷指引下,聚焦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攻坚克难,为实现许昌经济建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作者系许昌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