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宜居许昌·民生经济

加速“许昌制造”出海 足不出户买卖全球

许昌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带来几多红利

本报记者 阴玉钦 张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的活力在开放,发展的机遇在开放。许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4.6亿元,同比增长88.6%,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逾15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同意新设的3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名单中,许昌市榜上有名。

获批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许昌具备哪些基础优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又将给许昌带来哪些红利?

许昌获批凭借哪些优势?

——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突破2000家,今年前10个月跨境电商交易额158.5亿元

12月23日,在许昌市东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大厅,各种款式、颜色的假发让人目不暇接。该园区以发制品跨境电商为主,依托许昌市完善的发制品产业链,利用共享仓储区,打通线上线下的订单贸易,培育孵化入驻企业做大做强,最终把园区打造成“发博城”。

市商务局电商办负责人梁金成告诉记者,近年来,许昌市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突破2000家,今年前10个月,许昌跨境电商交易额158.5亿元,增长7%,居全省第2位。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4个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培育3家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10家直播电商基地,打造了速卖通全球首个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全国发制品原材料进口基地,在境外设立23个海外仓。

许昌市外贸主导产业为发制品,有进出口业务的就有400家,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蜂产品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花盆生产基地。今年1月至10月,许昌市进出口209.6亿元,总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居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178.5亿元,增长2.6%,居全省第2位。

许昌成功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是发制品全国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自2021年4月中旬正式开展业务至2022年10月底,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已完成备案各类市场主体454家,备案出口商品7500类,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7114单,货值50.4亿元。截至今年10月,完成出口业务4073单,出口货值超30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许昌获批能带来哪些红利?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政策,消费者“海淘”产品更优惠

“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后,可以采用1210保税电商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提前在海外集中采购,消费者下单数据对碰成功后完成即可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12月22日,市区一家电商经营企业负责人田飞告诉记者。

那么,许昌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能带来哪些政策红利?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最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一是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政策。即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出口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二是综试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出口企业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办法,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统一按照4%确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取得的收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免税收入的,可享受免税收入优惠政策。这将对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带来重大利好。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许昌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政策叠加优势,能够更好地全域开展1210、9610、9710、9810等跨境电商业务。

许昌将如何建好跨境电商综试区?

——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努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标

许昌市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方面有哪些设想?

我市将科学谋划,积极复制推广其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的成熟经验,结合许昌实际,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保税物流中心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出台扶持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推广,引导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一批规模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将许昌建成政府服务高效、市场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特色凸显的跨境电商运营中心、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商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许昌经验,努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