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审计之窗

汩汩暖流进万家

——我市全力保障集中供热高质量运行纪实

本报记者 阴玉钦 苏杭 通讯员 寇冠亭 郑丽英

集中供热,是城市一支特殊的“温度计”,一端连着百姓冷暖,另一端体现的则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为满足居民用热需求、全面提升供热质量,今年我市提前部署、多次调度推进,推动供热跨入高质量的运行轨道,用实际行动让居民在寒冬中感受到温暖。

“目前,我市今冬供暖已经开始近一个半月,总体形势运行平稳。”12月27日,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城区集中供热起步自1988年,经历了以工业供热为主、居民供热为辅,工业供热和居民供热各占一半,以居民供热为主、工业供热为辅的3个时期。

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容与发展,居民集中供热用户的大幅增加,使我市集中供热短板逐步显现:热源企业生产规模小、热力供应紧张、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蒸汽管网输热距离短导致管网末端小区供暖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新建小区的供暖需求等,以上问题已影响市区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与供暖需求相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扩大、提高供给的规模和水准,已是市民的殷切期盼。

补短板、强基础引入供暖新热源

为提升中心城区集中供暖质量,确保2022年采暖季供热安全稳定,满足用户需求,2022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果断决策,启动实施许禹供热长输管线和中心城区“汽改水”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建成可为中心城区约310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稳定可靠热源,对中心城区供热格局重构、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

“许禹供热长输管线项目引入龙岗电厂热能,龙岗电厂的供热能力为城区现热源之和的两倍,近期可为中心城区提供1000蒸吨/小时的供热,能够有效解决我市热源短缺、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远期可为中心城区提供1800蒸吨/小时的供热,能够满足至2035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发展的需求。”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配套实施的中心城区“汽改水”工程项目区域范围为市区天宝路以南、魏武大道以西、屯田路以北、灞陵路以东,新建一级热水管网约80公里,新建二级热水管网约94公里,改造及新建热力站176座;改造热用户304个,改造入网采暖建筑面积约11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2022年建设实施的为一期工程,改造范围为市区天宝路以南、学院路以西、东西大街以北、京广铁路以东合围的区域。2023年、2024年将按照计划继续实施“汽改水”项目,让更多小区居民使用上稳定的高质量供暖。

升级智慧供热平台

提升供热服务效能

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推进供热管理工作上台阶、实现供热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市住建局督促河南能信热力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升级完善智慧供热平台,增加了巡检管理模块,优化了居建、室温展示方式,优化了故障报警机制;对客服系统进行了全新升级,优化了功能细节,在客服系统上就可以直接查询到用户的用热信息和缴费信息等,提高了客服人员的答复效率;在手机端上线了新的客服平台App和开关栓App,在原有对用户故障报修实现客服电话至维修全自动推送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单督办和降低开关阀门的响应时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智慧供热平台是智慧供热的核心中枢,一个集合了换热站运行监控、生产调度和能耗管理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热负荷预测、智能分析系统、室温采集系统、二网及热用户平衡智能调控系统、收费系统、客服系统等功能的一体化的综合性智慧供热节能监控平台。平台采用专网+云服务器的架构模式,在保证各项数据安全传输的基础上更加便捷地为各小区提供供热服务。

经过3年来不断地优化更新升级,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共有80个直供到户小区共计147套供热机组全部实现了智慧供热。

提前维护筹备

保障供暖稳定

为保障今冬供暖稳定,市供热主管部门要求供热企业提前开展供热设施维护检修工作,各热力公司提前开展工作,10月底全部完成热力管网设施巡检维护,保障了热网的安全运行;热源企业通过开展大修,供热机组在供热期前全部完成检修。

特别是在今年煤炭价格偏高、运力较为紧张的大背景下,供热企业运行难度较大。为此,市供热办督促、协助各热源企业提前开展煤炭储备工作,确保开栓前储煤率达标。在供暖工作开始前,各热源企业储煤量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能够应对极端天气对供暖的影响。按照市政府安排,市供热办建立了供暖期间协调调度机制,能够及时处理可能影响供暖的突发问题。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多次协调车辆运输、燃煤购买,垃圾供应等多个问题,保障市区供暖稳定。

供热宣传进小区

情暖百姓面对面

“咱们居民想要室内暖和,一是不能取用暖气中的水。二是不能擅自改装采暖设施。”连日来,市供热主管部门利用报纸、电视以及到小区发宣传页的方式,宣传集中供热相关法规和用热知识,“暖气的热量靠采暖系统中热水的循环来实现,若取用暖气水,极易造成供热系统因缺水无法保证供热,影响供热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停热事故。居民室内采暖热力系统是严格根据技术规范设计、施工、安装的,擅自改动采暖设施,往往会改变采暖系统的运行条件,容易导致水力失调,影响供热效果。私自加泵的行为也是坚决不允许的,是违法行为。”

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市民的满意度,按照《河南省集中供热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在供热期内,热经营企业应当保证居民热用户有供热设施的卧室、起居室(厅)的室温不低于18℃,其他有供热设施部位的室温应当符合国家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热用户认为室内温度不达标的,可以向热经营企业提出温度检测要求,热经营企业应当在12 小时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由双方签字确认。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委托双方认可的有室温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自热用户提出温度检测要求之日起,非因热用户原因导致室温不达标的,热经营企业应当承担检测费用;室温连续 48 小时以上不达标的,应当按照规定减收热费。室内温度低于18℃(不含18℃)、高于14℃(含14℃)的,按日减半收取热费;室内温度低于14℃(不含14℃)的,按日免收热费。供热开始之日后5日和结束之日前5日除外。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只有全方位的供热保障,用力用行把实事做实。

为落实供暖保障,提升供暖效能,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供热部门将继续督促各县(市、区)切实履行供热保供主体责任,指导供热企业提供充足热量,遇到极端天气时,及时调整供热参数保障室温;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风险管控,做好应急处置,保障供热工作安全稳定运行,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身暖、心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