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鲁湾村

古老铜器舞 舞出幸福年

本报记者 张辉

新年临近,年味渐浓。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庄铜器舞经历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表演形式和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营造出的欢乐、喜庆氛围更加浓厚。连日来,为迎接农历兔年春节的到来,建安区艾庄回族乡鲁湾村村民积极排练,只为给群众送上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上图:艾庄铜器舞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右图:艾庄回族乡鲁湾村铜器舞表演队为村民表演。 资料图片

热闹欢快 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月12日晚,气温已降至零下,建安区艾庄回族乡鲁湾村广场上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身穿彩衣和手拿铜器的表演者从两面大鼓旁跑出来,汇合后便分散开来。颇有气势的舞蹈赢得围观者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是鲁湾村村民在排练铜器舞。

“铜器舞是许昌社火表演种类之一。”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委会委员王文亭说,据《许昌县志》记载,铜器舞始于清朝,是一种铜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大型民间传统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艾庄铜器舞就是从我们村兴起的。别看我们村不大,只有1000多口人,会表演铜器舞的人可不少,村里80%左右的中老年人都熟悉铜器舞基本的表演技巧。”1月12日,鲁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宏奇说。

传说,清朝时期,艾庄回族乡一带十年九旱,为祈求老天“开恩”降雨,便出现了举办求雨仪式的铜器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铜器舞逐渐走出鲁湾村,在附近多个村庄得到迅速发展,表演队伍不断扩大。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受自然灾害等影响,铜器舞表演被束之高阁。

改革开放后,鲁湾村等村庄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逢年过节,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热闹欢快的铜器舞。村内几名热心的老人商量后凑了一些粮食、鸡蛋等,售卖后买回铜器,重新敲了起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练习铜器舞的热情越来越高。铜器舞的求神降雨及祭祀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步步弱化,娱乐、健身等功能逐步强化。铜器舞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形式。

传承发展 影响力不断提升

铜铙路、花鼓大街、铜锣巷……漫步在鲁湾村内,处处可见与铜器舞相关的元素。“铜器舞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七八岁时就跟着大人学习铜器舞,至今已坚持学习、表演铜器舞半个世纪。”当日,58岁的艾庄铜器舞传承人王福成介绍,艾庄铜器舞表演时一般不少于50人,表演铜器的一般不少于30人,用到的乐器有铙、钹、挑子锣、擂子鼓、鞭子鼓等,整个舞蹈节奏明快,动作舒展,气势如虹。

据介绍,起初,艾庄铜器舞的表演者均为男性,乐器主要为铙、大钹、大锣、鼓等比较沉的铜器,舞蹈动作以挑水、锄地等为主,主要表现铜器舞阳刚、质朴的风格。后来,铜器舞第五代传人王青木将弓子锣、油梆、小钹等小型乐器融入表演。他还组织妇女参加表演,并为她们设计、编排了柔美、活泼、灵巧的舞蹈动作。这改变了艾庄铜器舞原本阳刚、质朴的风格,使艾庄铜器舞变得刚柔并济,成为一种系统、完善的舞蹈形式。每年春节、元宵节或丰收时,鲁湾铜器社便与其他村的舞龙龙、舞狮队一同比赛或表演,艾庄铜器舞走上了民间表演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艾庄铜器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获得了很多荣誉:2001年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5年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鼓舞精英大赛“金鼎奖”、2007年河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展表演类一等奖……2007年,艾庄铜器舞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鲁湾村的王福成、鲁国栋、王保河3位艾庄铜器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许昌号”护卫舰官兵具有中原风情的艾庄铜器舞。铜器舞的影响力日盛。

精心谋划 擦亮铜器舞文化名片

“2020年之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我们都会组织人员到天宝宫古庙会上表演铜器舞,前来观看的群众常常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十分热闹。”王福成回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到来时,鲁湾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铜器社轮番表演,唱对台戏,场面喜庆而欢乐。2020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铜器舞演出暂停。

“去年12月,国家防疫政策调整后,我们精心排练,准备为大家送上精彩的表演,祝福大家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幸福年。”提及今年春节期间的演出安排,王福成的语气中充满兴奋,“现在,我们正在为参加建安区春晚作准备。大年初一,我们会到建安区陈曹乡的乐佳生活美学农场进行表演。元宵节前后,我们会在北海公园的广场上为大家表演。”

艾庄铜器舞是中原大地上生长出的艺术之花,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传承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掘、保护艾庄铜器舞,对研究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丰富和发展民间舞蹈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我们村成立了建安区鼓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推进铜器舞表演的市场化运作,形成铜器舞产业化发展链条,使鲁湾村铜器舞表演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王福成说。

“目前,鲁湾村共有铜器舞技艺传承人100多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升年轻人对铜器舞的认同感,争取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为铜器舞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张宏奇表示,“在建安区委、区政府,艾庄回族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鲁湾村将通过引进产业项目资金、大力发展产业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推动铜器舞可持续发展,擦亮鲁湾村铜器舞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