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过年给您送份“健康礼”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过年时,少了工作的压力,多了轻松的时光,人们也容易减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今天,我们邀请多位专家,为您送上翔实的“健康锦囊”:从疫情防控到心理调适,从疾病预防到养生保健……让您安心、健康过大年!

老年人过年 如何保健康

□本报记者 张炜华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近日,许昌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银山介绍,每年春节前后,医院收治的病人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都会有所增加。今年因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老年人春节期间除了要注意饮食、锻炼、防寒保暖、作息规律,做好节日保健外,注意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王银山建议,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接种加强针条件的老年人尽早接种加强针。“一些老年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是易感人群,感染的风险非常高。”王银山说,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且感染后病情一般较重。

“家中有老人的,最好备一个指脉氧夹。”王银山介绍,指脉氧夹是监测经皮动脉血氧浓度的无创设备。指脉氧低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全身的供氧,特别是脑部。脑部缺氧后,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的变化。低氧时间长,会引起呼吸困难、嗜睡甚至昏迷。因为供氧不够,就要加快呼吸和心跳代偿,所以这个时候心率会比较快。一般来说,指脉氧95以上比较好,93以下要及时就医。

此外,王银山还提醒,无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是患其他疾病,老年人都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有时候疾病本身可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危害,但滥用药物造成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王银山说,比如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是新冠特效药,但并不是说用了以后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用对药才能有最好的疗效。

感染新冠病毒转阴的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过年时要特别注意饮食,保证食物细软、清淡,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大吃大补。如果胃口一直不好、身体虚弱,可以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适时合理补充营养剂;如果胃口好转,可逐渐适量增加饮食摄入量,并多吃蛋、肉及豆类,适量吃蔬菜和水果。

“阳过”的人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疲劳感,老年人这方面的感觉会更突出。过年前的一段时间,一般会比较忙碌,“阳过”的老人,要合理安排过年事宜,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过年期间要保持日常作息规律,膳食营养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食物。

此外,老年人与返乡人员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性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防止意外 欢喜过年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每年过节,都是医院急诊室最忙的时候。”近日,许昌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白军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急诊患者大概有三类,即因暴饮暴食造成的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胃炎等急性疾病患者,在节日期间饮食、服药、作息不规律造成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加重的患者,还有就是各种意外伤害的患者。

白军杰说,春节期间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为烧烫伤和异物卡喉。

烧烫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热水、蒸气、油、粥,甚至通电时间较长的电动玩具或灯泡,都可能导致烧烫伤。在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就是燃放烟花爆竹时不小心产生的烧烫伤。

与烟花爆竹意外伤害联系最紧密的词,一个是“眼部”,另一个是“手指”,还有一个就是“耳膜”。这是因为烟花爆竹在爆炸时产生巨大能量,如果来不及躲闪,附近的人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便是手和眼睛;如果是爆炸声巨大的烟花爆竹,也会对耳膜产生伤害。

烧烫伤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一些人在处理伤口时,往往没做到位,又或者做错位,比如,拿块冰直接冰敷伤口,给皮肤降温;涂牙膏、酱油、清凉油、猪油;烫起的小水泡,直接拿针捅破;伤口上贴创可贴……

“手足被炸伤流血,应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立即到医院清创处理;若炸伤眼睛,不要随意揉擦,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白军杰说。

另外,春节期间,“熊孩子”常常会食物还没嚼碎咽下去,就着急跑出去玩儿。“这很可能导致异物卡喉。”白军杰介绍,常见的卡喉异物有果冻、坚果、大块肉、鱼刺等。一旦喉咙里卡了异物,尽量不要用喝醋、吞饭、咳嗽等“土方法”,因为这些“土方法”很容易造成继发性伤害,比如,可能导致食管异物扎得更深,甚至刺破食管,导致周围一些大血管的损伤。

遭遇异物卡喉,正确的做法是采取海姆立克法急救,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若被鱼刺、鸡骨头等坚硬物体卡喉,应及时到医院取出,避免划伤,引起消化道损伤。

做好心理调适 让“心”安放

□本报记者 张炜华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人们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有些人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睡眠浅及多梦等不适症状。

“最近,我接诊了一个患者。她一周之内做了3次CT检查,总是怀疑自己‘白肺’了。”日前,许昌市建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杜贵平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人们告别了频繁的核酸检测和密接排查,要面对不知何时会被感染的风险。一些人“阳康”后,总是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可能“白肺”或“重阳”了,并且老是想着最坏的结果,内心特别悲观;听到有人咳嗽了一声,就怀疑他是“阳了”,赶紧避开;感觉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无缘无故出现胸闷、头晕、失眠等症状;每天反复测血氧浓度,疯狂地囤积药品和各种防疫物资,远远超出自己和家人的需要……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说明我们需要进行心理调适。”杜贵平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调适心理。

首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即是不是属于老幼群体,是不是有特殊情况,如刚接受大手术或者有基础疾病。其实,大多数人都处于健康状态,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生活。

其次,要有乐观的态度,正确认识病情。现在网络信息发达,这是好事,但这些信息也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干扰,特别是一些对病情描述过于夸大的信息,容易让人们产生“心理放大效应”,不利于休息调整和治疗。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保持积极的情绪,在逆境中寻找积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增强自身免疫力。另外,要相信科学,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资讯,避免过度关注产生的焦虑。

最后,要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少聚集、多通风、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等。节日期间,在合理饮食、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或打羽毛球、篮球等。适当的运动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能将由各种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此外,运动中的竞争和游戏性质充满了乐趣,能愉悦人的精神,调节不良情绪,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防护“不放假” 健康过大年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春节即将到来,很多人都期盼着回家过年。面对新的疫情防控形势,既要开心过年,又要健康过年,我们该怎么做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葛冰玉。

“首先要提醒的是,面对疫情,大家仍要注意个人防护。”葛冰玉说,返乡人员要提前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规划好行程,尽量错峰出行,距离较近的可自驾返乡;如果正处于新冠病毒感染期,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安全与健康,建议暂缓返乡;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乡,要规划好时间,避免在公共区域长时间停留,同时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返乡初期,应减少与老人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的接触,做好健康监测。

葛冰玉提醒,过年和亲朋好友团聚时不要忘了做好个人防护。

要正确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好口罩,注意口罩要贴合脸部,避免漏气;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要做好室内通风。家中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

要注意手部卫生。在外时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外出返家、接触快递等外来物品后,切记及时清洗双手。

要接种新冠疫苗。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群,请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除了做好防护外,葛冰玉提醒,饮食上要清淡,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糖的摄入量;不能暴饮暴食,规律三餐、饮食有节;食物要多样、新鲜,做到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制备时生熟要分开,就餐时尽量使用公筷。

过年聚会中,烟酒少不了。“亲朋好友聚会时,饮酒要适量。”葛冰玉说,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高度白酒50克左右;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低度白酒50克左右。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对身体健康有害;同时,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儿也不少。无论吸烟者还是戒烟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倡送礼不送烟、聚会不吸烟。

“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健康康过大年。”葛冰玉说。

节日防病有“处方”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该怎么保护我们的脾胃,让脾胃健康工作呢?春节前后天气多变,该如何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呢?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许昌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李梦阳。

《黄帝内经》中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规律作息、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劳逸结合。

“过节期间,暴饮暴食、贪嘴、贪杯是常见现象,很容易导致‘节日病’。”李梦阳说,比如,一些人会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大便溏泄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在节日期间,我们要注意合理饮食、有所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过食生冷冰凉及辛辣油腻类食物,以预防脾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

如果出现了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情况,该怎么办呢?李梦阳给出了健康“处方”。

“足三里穴、内关穴、合谷穴等穴位具有调理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如果出现症状,可以点按这些穴位,或者艾灸这些穴位。”李梦阳说,此外,还可以做一些按摩调理,如仙人揉腹,即揉按心窝、回旋揉按腹中线及两侧、自上而下推按腹中线、顺(逆)时针揉腹等,能起到调理胃肠道、改善消化功能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备上一些大山楂丸、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具有健脾消食、消积导滞功效的中成药。

“饮食要节制,起居要防寒。”李梦阳说,去室外要穿戴足够御寒的厚衣物,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感冒;居住的屋子需要定时通风换气,不可一味地紧闭门窗。此外,可以适量进行一些有氧锻炼,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对抗流感病毒及寒冷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感冒。

如果不慎受了风寒出现畏寒怕冷、鼻流清涕、头痛鼻塞等不适症状,可以煮一些生姜葱白大枣茶喝,这款茶饮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还可以用艾灸的方式,选取风池穴、大椎穴、迎香穴等,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以祛散风寒、防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