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河西社区:“三社联动” 社区治理更有爱

本报记者 孙江锋

“你们真是比亲生儿女想得还周到,非常感谢……”1月16日,在魏都区文峰街道河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退休职工苏大爷在晨曦志愿者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退休金领取资格认证,他竖起大拇指为志愿者点赞。

“老人在社区即可享受特色服务,小区里的事大家群策群力;小朋友在社区就能得到专业老师的培训,一起分享好书共阅读……”居住在魏都区文峰街道河西社区的居民,透过社区管理服务的一个个细节,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区的发展和变化。

近年来,河西社区依托社区资源,为推进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整合开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施建设,着眼社区居民需求,引导社会工作者统筹设计“微治理”服务项目,推行“社区+社工、动态+常态”的社区服务模式,打造了社区治理特色服务亮点。

“我们社区有39个居民小区,居民5126户,人口11056人。社区辖区大、老旧楼房多,个体经营户密集,流动人口复杂,出租户多,常住户数是一般城市社区的两倍,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住宅区。这是河西社区的特点,也是管理的一大难点。”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琳介绍说。

河西社区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创新社区治理,盘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引导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河西社区也被确定为第一批全省“双治理”创新实验点。

“我们通过建立‘河西社区社工之家’,推行‘社区+社工’‘动态+常态’的社区服务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培育孵化社会组织,构建了‘一核多元’三社联动治理机制。目前,我们共引进入驻草之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晨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蓝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荷韵文学社等知名社会组织10余家,其中有2家社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协助下成立了党支部。”张琳介绍说。

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动力。在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引领作用前提下,河西社区发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居民需求,设计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招募有相关服务意愿及兴趣特长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重点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关爱服务,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该社区还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机制建设,引导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商合作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促进联动工作开展;建立统一、完备、便利、有效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吸纳更多优秀社工人才进入志愿者组织,让社区管理更有温度、更有爱。”张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