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恒利来:“工业调味品”调出产业发展“好味道”

本报记者 许廷合 孙江锋

机械轰鸣、悬臂挥舞……2月9日上午,虽然天气寒意料峭,但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利来)包芯线加工车间生产热浪滚滚。

“我们公司于正月初三复工,当前正‘踩满油门’赶订单。”在车间一角,恒利来常务副总经理闫启栋的电话不时响起。他告诉记者,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力度,恒利来迎来发展好机遇,订单充足。

据了解,恒利来是一家致力为铸造行业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制造型企业,生产研发的包芯线、冒口套、绿色智能喂线处理装备、球化剂、孕育剂等铸造用改性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军工、高铁、核电、风电、汽车、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当前,该公司产品在全国行业市场占有率达15.3%,包芯线销量位列全国第一,冒口套销量位列全国前三。

“说白了,我们生产的包芯线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工业调味品’。包芯线就像做饭时需要加的作料一样,被称作制造业领域的‘工业调味品’,能够大幅提高铸件在极端环境中的性能,降低铸件的生产成本。”指着车床上一根根长长的包芯线,闫启栋自豪地说,“我们所在的这个车间,是国内不多的‘中国铸造用包芯线生产基地’。”

“工业调味品”究竟调的是什么“味”?

“小到自行车,大到航空航天领域,都会用到包芯线,这让它变得更‘坚韧’。”闫启栋介绍,在2017年该公司新产品镍镁包芯线研发成功之前,这个领域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国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主要依赖进口。“我们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使这一细分领域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也纷纷给我们抛来橄榄枝。”闫启栋说道。

创新是恒利来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恒利来总经理助理金成功介绍,自2000年创立以来,该公司产品和服务始终走贴近市场和用户的路线,长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团队、郑州大学教授孙玉福团队等国内外10多所科研院校团队开展行业最新领域产学研合作,对行业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最终以高质量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将科技成果落地,共获得专利100余项,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先后获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国铸造用包芯线生产基地”“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等称号。

“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在党委、政府及工信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市场格局逐渐深化稳定、产品技术含量节节提升、管理水平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各项指标均处于上升趋势,2023年预计实现销售额5亿元的目标。”闫启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秉承‘恒创新、利民族、铸未来’的理念,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强化关键领域国产替代,助力许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