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许昌

现代生活里的钧瓷美学

□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钧瓷茶具日益受到年轻人青睐

围绕“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的生活美学追求,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从1300余年厚重历史积淀中汲取文化养分,延展至更加广阔的现代日常生活,探寻属于自己的振兴路径,也成为钧瓷艺术当下发展的重要课题。

钧瓷艺术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代钧瓷艺术不仅注重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而且是一个文化载体。以如何在当今时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为发展课题,当代钧瓷创作者不断致力于新器型、新釉色的研发,众多创新作品成为媲美古代经典器型的经典之作。

在钧瓷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将日常使用和文化审美高度融合,才能承载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才能更好地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整体环境下,钧瓷行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钧瓷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深入生活的各个层面。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生活是艺术的根基。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看来,钧瓷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不断开拓创新,彰显自己的特色;另一个是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保持钧瓷的根基和本源。钧瓷作品的艺术风格体现出钧瓷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思想情感,反映出时代的脉搏。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将当代社会的审美标准融入钧瓷的艺术创作、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工艺环节,汲取其他陶艺的审美理念,丰富钧瓷艺术表现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钧瓷创作者要努力推动钧瓷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与当今世界艺术的多层次交流中脱颖而出。

在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胜强看来,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瓷种如钧瓷般,承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它可以是厚重的君子,也可以是典雅的仕女。它亦古亦今,集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体于一身,诸多难以兼容的特性在钧瓷身上融为一体。“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引领审美。艺术永远是人们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动力和信仰。当代钧瓷作品必须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新的思想,才能提高品位,成就经典。在文化繁荣兴盛的今日,我们可以借鉴的元素很多,如当代建筑、雕塑,甚至可以借鉴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为我所用。当代钧瓷应该反映当下的社会与艺术特色。”李胜强说。

生活成就器物,器物服务生活。近年来,在钧瓷界,以钧瓷壶为代表的钧瓷茶具快速发展,成为钧瓷行业的明星产品。 在保持钧瓷艺术特性的同时,钧瓷茶具以实用器的身份,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多年的发展,钧瓷茶具在工艺、釉色、器型、装饰和艺术价值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也让更多人通过钧瓷茶具了解和认识了钧瓷。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钧瓷艺术也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钧瓷为代表的陶瓷艺术不断顺应时代潮流,从根本上来说,钧瓷的产生和发展,本来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在钧瓷茶具的基础上,钧瓷创作者还在钧瓷餐具、酒具、花器、香器、客厅及书房陈设器等方面进一步开发,将日常使用和文化审美高度融合,使钧瓷承载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更好地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围绕窑变,探索钧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融合发展,是未来钧瓷发展的重点。

钧瓷艺术因人类生活需求而存在,因人类精神追求而升华。钧瓷艺术的发展,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立足实用,满足需要,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精神需求乃至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对于钧瓷从业者来说,只有不局限于作品创作,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把目光聚焦在更加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钧瓷产业发展才能拥有更大的机遇。

通过创新性的活化利用钧瓷文化资源,讲好当代钧瓷故事,使钧瓷艺术在非遗传承和产业发展中“活”起来,提升许昌文化软实力,活化的厚重钧瓷文化资源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