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就业创业

我市建立青年仲裁员 志愿者联系企业常态化 工作机制

本报讯(记者 胡晨 通讯员 陈东杰)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的重要要求,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要求,近日,市人社局、团市委制定了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14名仲裁员将定期深入河南继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0多家企业开展服务。

据了解,我市青年仲裁员志愿者队伍由14名仲裁员组成,涵盖了市、县两级仲裁机构,平均年龄34岁,既有技术能手又有业务标兵,均是我市调解仲裁战线上的中坚力量。该工作机制建立后,每名仲裁员每季度至少对所联系的企业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普法讲座、送法入企、邀请企业走进仲裁机构、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等。同时,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还将探索以案释法、主题沙龙、网络课堂、普法短视频等服务项目,进一步畅通与联系企业的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补齐企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政策理解适用方面的短板,帮助企业梳理解决劳动用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加强指导,组织和鼓励全市仲裁机构更多开展志愿活动,真正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提高调解仲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