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3版: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 暨万人助万企活动

项目建设站“C位” “中原硅都”正崛起

——襄城县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侯力强 通讯员 侯晓兵

在许昌金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项目从开工到第一块组件下线仅用时105天!

在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轻质基板项目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到顺利引板出玻,仅用时一年零两个月!

在平煤隆基,投资25亿元的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片电池片下线,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

……

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襄城速度”,让人看到了一个厚积薄发的襄城,感受到了一个动能澎湃的襄城。近年来,襄城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走出了一条循环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将襄城工业引领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项目为王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

3月21日下午,襄城县委书记孙毅主持召开襄城县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第八次周推进会,强调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伊始,周推进会制度在该县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以项目建设成效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襄城县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在襄城落地生根,一批新兴产业在襄城蓬勃发展,成为襄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襄城捷报频传:硅烷科技作为襄城首家主板上市企业,在北交所成功上市;3600吨高纯硅烷气、4万吨针状焦、500吨半导体硅材料、6000吨催化剂等重大项目填补了国内电子特气和关键材料空白;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由19.8%提升至23.9%,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平煤隆基、首山化工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县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选河南省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一个个活力四射的新兴产业、一条条流金淌银的产业链条、一项项领先突破的创新成果,托举起一个快速崛起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襄城县在工业强县理念的引领下,以厚积薄发的喷薄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发展的传奇,谱写出襄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换道领跑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我们的产业经历两次升级,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换道领跑。”襄城县县长范耀江说。

智能芯片、航空发动机……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这些大国重器的制造都离不开一种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和碳基新材料。如果把制造业比作一个金字塔,那硅碳新材料就是金字塔的重要基础。

襄城县煤炭储量高达20亿吨。煤炭资源优势为襄城县带来煤化工产业,也助力襄城县培育起硅碳新材料产业。通过项目带动,襄城县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采煤炼焦之外的产业延伸,为下游硅碳新材料产业提供原材料保障。

一是初步构建了国内最长最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坚持以首山化工等龙头带动,依托7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氢、1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相继建成投产了220万吨焦化大型技改、20万吨环己酮等重大产业链条项目,为下游硅碳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打造了原煤入洗、中煤发电、精煤炼焦、化产回收、煤气综合利用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焦炭、氢气、甲醇、二甲醚、硅烷等40多种产品为核心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煤焦化工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之路。

二是打通硅碳产业链条,推动了硅材料、碳材料、新能源三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烷科技)是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硅材料产业的龙头,于2022年9月28日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硅烷科技以高纯度硅烷气、半导体硅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导,先后建成年产3600吨高纯度硅烷气、500吨半导体硅材料等项目。围绕高纯度硅烷气、区熔级多晶硅的开发应用,稳步提升高纯硅烷产能,进一步打通“硅烷—纳米硅粉—锂电池负极材料”“硅烷—单晶硅片—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硅烷—电子级(区熔级)多晶硅—晶圆片—半导体材料”3条硅材料产业链,为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链条最全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围绕光伏新能源上游产品延链,与省投资集团合作,开工建设了安彩新能年产4800万平方米光伏轻质基板,目前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围绕下游产品补链,建成投产了金萌绿色能源1GW光伏组件项目。与豫能集团等合作,实施300MW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项目,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屋顶光伏开发“襄城模式”,成为规模最大、链条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襄城县成为全省唯一硅碳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原硅都”,为河南建设材料强省提供有力支撑。许昌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被评为河南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第十一届河南省开发区建设“金星奖”。

创优服务助推县域经济“成高原”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个地方最核心的竞争力。襄城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务实高效的服务机制。

为了打造许昌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按照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专班工作方案,襄城县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市直单位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孙毅为专班长、4个县级干部为副专班长的县级工作专班。他们坚持定期召开专班会议,明确产业规划编制、争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落地产业项目、加强要素保障等5项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梳理项目清单,经常性听取汇报协调问题,密集赴省直单位沟通协调,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近年来,襄城县建立了“许昌—平煤”定期会商机制,通过挂职交流、设立专班等形式,专题推进平煤集团在襄合作重大项目,共谋双方重大合作战略实施。比如,在平煤隆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落户过程中,通过政府平台融资8.2亿元,代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减少企业重资产投入,使企业“拎包入住”,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优良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平煤集团在襄投资信心。

为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难题,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重点企业”“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通过成立重点企业服务专班,一对一为企业纾难解困。帮助瑞翔鞋业申请公租房650套,切实解决企业员工住宿问题;对接“万人助企联乡帮村”办公室、交警队及周边企业,解决平煤隆基6GW技改设备占用企业院内停车场,企业员工车辆无处停放问题;帮助首山化工、首成科技、河南舒莱、平煤隆基等7家企业成功入选市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可对41个职业工种进行评价并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向上对接政策,为平煤隆基新一代M10高效率单晶硅电池片项目申请省技改示范项目资金1477万元;帮助金萌绿色能源、平煤隆基等16家企业获得企业满负荷生产奖励280万元……

“中国创新百强县”“国家科技进步县”“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一个个“国字牌”荣誉见证着90万襄城儿女的辛勤付出。高质量发展的襄城活力四射,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与时俱进的襄城收获满满,各项事业亮点凸显、载誉连连;幸福美丽的襄城宜居宜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一串串前行的脚印,一个个奋斗的身影,勾勒出襄城县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大建设、推动大发展、实现大突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位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襄城新征程上乘风破浪、勇毅前行!”襄城县委书记孙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