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

最是帮扶暖人心

本报记者 魏东雅 通讯员 杨四存

保障帮扶暖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为党委、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市总工会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认真履行主业主责,在职工权益保障和帮扶工作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重要时间节点和职工最需要的时候,加大对生活困难职工家庭的帮扶救助力度,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关心关爱。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深化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组织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65场次,组织就业培训3万余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5万余人次,发布4219家次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16547个,共提供就业岗位57412个,帮助各类人员实现就业创业1万余人次。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下拨中央财政帮扶资金826.1832万元,对纳入全国帮扶系统的在档困难职工进行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和大病救助,累计救助1383户次。对市直本级在档困难职工开展大病医疗救助7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73.7万元,开展生活救助331人次,发放生活救助、生活补贴金87.3596万元。2020年,为在档困难职工40人发放疫情补贴金8万元。2021年,开展“工会进万家”活动,为深度在档困难职工7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金0.7万元。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总工会关于“双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的要求,积极协助和推动市委、市政府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广大职工办好事、解难事。全市各级工会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共发放款物2171.111万元,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51066人;其中,市直本级工会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4580人,共发放慰问金359.06万元;向符合要求的6名市公安局民警家庭发放慰问金1.8万元。通过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五年多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常态化送温暖活动,共为全市3767名困难职工发放送温暖资金126.8万元。其中,市直本级工会共为469名困难职工发放送温暖资金34.45万元。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申报“金秋助学”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入户走访,了解每名困难职工家庭的实际情况,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建立助学档案。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经过层层宣传发动,摸底调查、审核、公示等环节,共排查出各级各类资助对象3979人,筹集“金秋助学”资金889.118万元。其中,资助市直159名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上大学,共发放助学金79.5万元。2020年,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先进单位。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稳步推进工会会员大病互助活动,不断修订《许昌市工会会员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互助活动实施办法》,病种由原来的15项扩大到21项。参加工会会员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互助活动职工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项活动覆盖全市职工31135人,比2021年增加11770人。五年多来,累计为684名患病职工兑付636万元互助金,有效减轻了职工医疗负担。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关爱困难企业职工、技术工人的身心健康,按照省总工会安排,组织全市25名符合疗休养条件的技术工人和艰苦岗位一线职工,参加省总工会安排的为期6天的疗休养活动。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鼓励全市工会系统和职工通过“消费帮扶新春行动”“情浓五月天 端午欢乐购”等消费帮扶活动,购买脱贫摘帽地区农副产品1444.5743万元;向省总工会推荐我市“禹田米语”等18个品牌34种优质农副产品;对口帮扶淅川县总工会60万元;拨付哈密市总工会25万元援疆资金;向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发布《关于开展消费惠农的倡议书》,鼓励引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积极推介本地滞销农产品,共购买农户手中滞销蔬菜23.6万公斤,解农户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