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传承弘扬颍川文化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黄高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许昌在历史上是颍川郡的核心区域,是颍川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自公元前230年秦朝在此设立颍川郡,颍川郡前后跨越汉魏、南北朝至隋唐,存续800余年。历史上,颍川郡是天下36郡之一,人口密集、富甲一方、闻名遐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郡、富郡、名郡。

颍川郡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孕育、催生出了独特而鲜明的颍川文化。颍川文化地位重要而独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支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颍川文化的孕育、发展、繁荣和演变,进一步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颍川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原文化的共性特点之外,更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颍川文化的特色之一在于,这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底蕴、以法家文化为特色的兼容并蓄、儒法兼备的地域文化。颍川是法家人物成长的沃土,是法家文化发祥和传播的重要区域。

颍川文化的特色之二是“自古颍川多奇士”。在历史上颍川大地名人辈出,云蒸霞蔚,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人才的摇篮”,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才竞相涌现的局面。

颍川文化的特色之三是郡望文化。历史上,这里是世家大族的集中诞生地,众多豪族、望族聚集,家族兴旺、家世显赫,相互交织错综,进而形成庞大的政治、财团和家族势力。颍川成为陈、钟、庾、郭等30多个姓氏的郡望地,至今在东南沿海等地,仍然保留着带有颍川标识的名号,如“郡望颍川”“颍川衍派”“颍川堂”等。

颍川文化的特色之四是姓氏文化。颍川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姓氏文化之根,许、方、韩、褚、夏等20多个姓氏均发源于此。

颍川文化的特色之五是独特而灿烂的曹魏文化。颍川郡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属两汉魏晋之际,尤其是曹魏文化在许昌地区迸发出炫丽的光彩。这一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很多方面,颍川郡在全国各郡中都实力雄厚、声名显赫。

事实上,颍川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有很多种,如颍川法家文化、颍川姓氏文化、颍川家族文化、颍川名人文化、颍川曹魏文化、颍川书法文化、颍川钧陶瓷文化、颍川中医药文化等。

大力传承和弘扬颍川文化,推动颍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和文化强省战略,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传承和弘扬颍川文化,能够深刻学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进人们对颍川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热爱,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精神滋养,增进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激励人们提振精神、积蓄力量、满怀信心、奋发作为。

其次,传承和弘扬颍川文化,对于挖掘、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传承和弘扬颍川文化与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定位相一致,有助于许昌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最后,传承和弘扬颍川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现代化许昌建设。将颍川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激发颍川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发扬颍川文化的历史资源优势,打造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旅游产业,促进我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内涵,让颍川文化成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助推器”。以颍川文化为纽带,打造“老家许昌”颍川根亲文化品牌,通过深入挖掘更多的人脉资源,组织开展寻根谒祖活动,搭建招商引资、考察交流的平台,有力促进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传承弘扬颍川文化方面,许昌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存在着思路不广、办法不多等不足。颍川文化是我市最厚重、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传承弘扬颍川文化大有学问可做,大有空间可为,大有前途可瞻。

传承弘扬颍川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形成共同重视、参与、支持、宣传颍川文化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颍川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颍川文化的精神内涵,大力弘扬颍川人文精神,通过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意化表达,推动颍川文化守正创新、焕发活力,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颍川文化在新时代中原大地焕发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

(作者系许昌学院维稳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党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