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民营企业如何走上“专精特新”之路?

企业发展既要政策“给力” 更要自身“发力”

□本报记者 付家宝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民营企业占我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90%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量的90%以上……民营经济是许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诞生了一个个行业瞩目的“专精特新”,推出了一批批名扬全国的品牌。如今,我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4家,均居全省靠前位次。

不可否认的是,我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民营企业如何走上“专精特新”道路?民营企业想做大做强,发力点在哪里?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我市又有哪些惠企“礼包”?

崛起

“小”企业干出大事业

6月14日,在位于魏都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路太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太机械),记者看到,车间内火花飞溅,20多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工作;车间外,整齐陈列着该公司生产的各种道路清扫养护车辆。

据了解,自2003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立足许昌、面向全国,专业从事环卫及公路养护装备研发、制造、销售和环卫综合服务等,具有专用车生产资质,去年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该公司研发制造的除雪设备、城市护栏清洗设备等众多明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居前三,产品和服务遍布国内30多个省市。

员工不到150人的公司,缘何能取得如此傲人的业绩?该公司董事长刘鹏表示,企业能在全国道路养护机械方面拥有一席之地,得益于围绕需求细分市场,注重个性化定制,在业务专基础上力求“质量精”“特色化”。在做好明星产品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这也是路太公司的决胜法宝。目前,该公司有100多项核心技术被授予国家专利。

同样,2021年11月首批登陆北交所的河南同心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心传动),创业的切口非常小——传动轴上面的一些稀缺部件。也正是依靠着对稀缺件的钻研,再加上技术娴熟、常年跑市场,该公司董事长陈红凯的市场嗅觉非常敏锐。在注意到传动轴当中的“端面齿”法兰即将成为主流后,2004年,陈红凯从国内某机床厂订制了国内第一台“立式端面齿拉床”。2006年,随着国家相关文件正式出台,汽车传动轴正式全面接轨欧洲标准,“端面齿”法兰一货难求。同心传动不断发展,于2021年11月15日在北交所正式开市,也成为河南省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

万杰智能的智能主食机械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沃正实业的小型农业机械装备生产技术全国一流;德威科技的高品质镁合金轮毂获得多家国际知名车企的订单……在我市,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和路太机械、同心传动一样,通过苦练“内功”、抓住市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困境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痛点

“专精特新”企业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生力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像路太机械、同心传动一样,这些企业有的规模并不大,却站在行业顶部,发展后劲足,干出了“专精特新”大事业。记者从我市工信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持两手发力,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坚持“绿色、减量、提质、增效”,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三大改造”为切入点,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但是,我市民营企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创新活力不足,在全省层面来看,我市创新型企业相对较少,创新平台缺乏,全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较少,创新人才资源较为缺乏;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不足、集群化程度不高等短板明显,很多工业产品仍处在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拉长、补齐。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受钢材、铜、铝、煤炭、原油等原材料价格整体高位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波动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企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任重道远。

扶持

政府搭台助力企业“发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是许昌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为支持许昌民营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出台了诸多惠企政策——

优质服务让市场主体更省心。在许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自2021年以来,在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基础上,我市创新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确定每月10日、20日为市、县两级助企联乡帮村工作日,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

深化改革让市场主体更顺心。从市场主体的感受出发,我市树立“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减少“烦心事、添堵事、糟心事”,让每个市场主体办事都能像“网购”一样方便,做到“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法治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安心。我市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

配套支撑让市场主体更舒心。在产业配套上,我市坚持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式发展,提高主导产业的链条完整度和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在基础配套上,加快打造“智慧岛”、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平台,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降本增效;在生活配套上,打造“15分钟民生服务圈”,努力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一直以来,我市对“专精特新”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健全领导分包、白名单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六项对接”活动,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扶持。

同时,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搭建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吸引创新人才,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在日前召开的全市“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暨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市拿出5558万元“真金白银”,高规格重奖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功臣企业。这已是我市连续第11年重奖科技创新和功臣企业。

企业发展既要政策“给力”,也要自身“发力”。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消化政策”,政府的优惠政策对帮扶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练好“全面创新”,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做好“人才引培”,既要确保企业核心人才队伍稳定,也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每一环节都要以“人才”为中心,资金调配、资源配置都要“因人而动”。同时,民营企业要充分借势,顺势而为,乘着大数据智能化的东风,抓住机遇,重构企业发展方式,对企业提档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