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幼升小” ,你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张炜华

关海艳 资料图片

眼下,又到了“幼升小”时期,这让很多家长不淡定了。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他们将面临身份角色、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许多变化。如何做好角色的转变,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6月29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建安医院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关海艳。

“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关海艳说,幼儿园和小学有着很大不同,面对新环境、新规则、新面孔,孩子要做好心理准备,家长要帮助孩子做适应小学生活的准备。

幼儿园偏重“养”,班内孩子人数少,每个班至少有三个固定的老师照顾孩子,老师的角色更像“妈妈”,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没有什么负担;小学则偏重“育”,班内孩子多、老师少,老师的角色成了“教育者”,学校有一整套教学计划,孩子的学习也变成36分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预习。

可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角色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可以很快地适应和转变过来,而有些孩子却不能很好适应,便产生了种种心理行为问题,如一上学就头疼肚子疼、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欺负人、焦虑烦躁、不合群(自我孤立)等。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这过渡时期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现象是正常的。”关海艳说,面对这些现象,家长要先通情,再理事儿。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问题,而是要注重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比如说,孩子不想去上学,一提上学就哭,就出现身体不舒服。家长要理解孩子可能是上学遇到困难了,让孩子心情不爽了,孩子才不想去上学了。当你理解孩子有心情不爽时,孩子才会把问题说出来:学不会或同学关系不好等,这样家长也就找到帮助孩子的入口了。也就是说,只有从内心去理解接受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与认同,孩子才会将自己内心的快乐、痛苦、害怕等情绪倾诉出来,把自己的成长、困难、挫折、迷惑吐露出来,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深而远。和睦的家庭关系、愉悦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到安全,也会给孩子的成长以积极的力量。孩子上小学后,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亲子关系的建设也要提上日程。父母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多与孩子互动,如一起运动、做家务、旅游等,在陪伴的过程中,让孩子得到家庭积极的养分,变得更自信更阳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长期的培养,家长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计划,建立合理的期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蕾期”,所以有“英雄出少年”,也有“大器晚成”,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心态。因此,即使孩子学东西慢,家长也不要过分着急,应审视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水平,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儿进步,鼓励孩子克服每一个困难,让孩子体验到你对他热切、真诚的期望,保持一颗向上的心。

在暑假,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家长不要用“上小学就不能这么贪玩了”“以后要以学习为主,玩具就不能再玩了”等语言和行为,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排斥心理;要给孩子讲自己上小学的趣事或者让和孩子关系好的小哥哥、小姐姐谈一谈自己小学学习的乐趣、校园活动等,让他们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也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明确上学的目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如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自己穿衣、洗漱、收拾书包和文具,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避免拖拉,有意识地让孩子坚持较长时间地静心坐下来等。

关海艳提醒,成长没有一成不变的模本,很多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如果遇到难题,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到许昌市建安医院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科寻求专业的咨询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