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寻禹·探源

丰富多彩的文物

记者在博物馆展柜内看到一根长木棍和两块有刻度的木片,这是古代帝王在建国之前确立“天下之中”的工具——圭表,一套观测日影的天文仪器。陶寺遗址出土的“圭”,复原长187.5厘米,通身漆彩绘绿黑相间的色段刻度,第1—11号色段长约40厘米,合1.6尺,这是《周髀算经》所载的“地中”夏至晷影标准。测量时,把高“8尺之表”(地表以上200厘米)的木杆垂直立于地面,将有刻度的“圭”平置与“表”垂直,这样就可以测定“表”影长度了。

“玉神面”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最为神秘的文物。这件造型奇异独特的玉神面饱含幽远、陌生的气息,无声地注视着我们,被镂空的眼睛若有所思,目光与周围

时空同步变化。专家解读,这是结合了人面基本相状、自然物象和族群崇拜力量的“神”,工匠用蝙蝠、飞鸟之类的形状作为装饰,又使其眼睛和嘴夸张起来,以表达先人内心对“神性”的理解。当然,其中不乏贵族们的旨意,用这种方式代表监看与命令的权力姿态。

在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的礼乐器,包括炊具、食器、酒器和鼍鼓、土鼓、特磬、陶铃、铜铃等乐器。据介绍,整个陶寺遗址中共发现乐器20余件,其中鼍鼓和特磬都是迄今所知同类乐器中最早的。这些乐器的出土,对于揭示4000多年前的音乐发展水平,探索礼乐制度的起源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