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杭 通讯员 李梓宁 马军明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稳定。“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预防重在排查隐患’的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等工作,确保各类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8月30日,禹州市市长陈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压实责任抓安全。禹州市坚持把落实责任作为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在企业这个“点”上着力,在行业监管部门这条“线”上延伸,在属地这个“面”上覆盖,通过点线面结合,推动各方责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实地开展调研;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分包乡镇、联系企业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积极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多措并举抓安全。紧盯“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这个靶心,在工作中,重点做到4个“强化”:强化动态排查。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加强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理,聚焦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强化监管执法。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丰富完善预警信息、视频监控等数据内容,强化信息共享,推动监测预警、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等畅通畅联,确保全市安全生产信息“一网打尽”,以“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实效;另一方面,认真落实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各类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监管执法情况,定期通报一批、约谈一批、联合惩戒一批、停产整顿一批,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以“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强化跟踪督导。禹州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建立本辖区、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督办制度,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紧盯不放、跟踪落实,确保隐患及时“清零”。禹州市安委会把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作为2023年度考核巡查的重点内容,9个督导检查组以“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间断督导督查,坚决避免隐患排查走形式、监管执法“宽松软”等问题。
强化宣传教育。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为契机,组织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要求和工作成效,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紧盯重点抓安全。煤矿和非煤矿山是禹州市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重中之重,目前,禹州市共有煤矿企业28家、非煤矿山企业30家,企业数量多,工作任务重。为扎实有效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禹州市专门制订了煤矿和非煤矿山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方案,严格落实“安全例会、矿长承诺、专家会诊、隐患督办、驻矿监管、安全考核、警示约谈、挂职交流”八项长效机制,动态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定期对矿井重大风险进行研判,并采取“专家+执法”的方式,督促帮扶矿山企业按照时间节点开展自查自改,确保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到位。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煤矿领域共排查煤矿16处32矿次,查出531条隐患,已整改519条,12条隐患正在整改中;非煤矿山领域共排查非煤矿山企业17家,削除安全隐患79处。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开展以来,禹州市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950家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2041处。陈涛表示,下一步,禹州市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抓好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各项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