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刊

泛舟护城河 环游许昌城

■本报记者 吕超峰 石冠兵 姚伟涛 文/图

①游客乘坐水上公交,畅游许昌城。

②王红辉拿着小喇叭维持排队秩序。

③每天开展安全检查,确保游客安心放心。

④水上公交在护城河行进。

游客有序排队,准备购票乘坐水上公交。

水上公交船舶驾驶员安余良。

思想光芒照莲城(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

一湾碧水绕城来,一舟环游许昌城。

10月14日8时许,许昌护城河春秋桥东码头,准备乘坐水上公交的乘客已排起长队。“没想到过了假期,还有这么多人。”许昌瑞贝卡水上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船舶驾驶员安余良笑着说。

刚刚过去的“中秋”“十一”假期,是安余良到水上公交工作4年来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点半,连着跑十一二趟,尽量让游客都能坐上咱的3元水上公交,欣赏咱许昌的良好环境。”安余良说。

泛舟护城河上,乘客不仅能直接感知水的灵动,还能看到两岸杨柳依依、风景如画,沿岸一桥一景、十步一园,河畔市民散步、下棋、钓鱼、唱戏……“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欢”的诗情意境扑面而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怡悦画面肆意铺展。

这一切得益于许昌近年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形成“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泛舟河上,环游许昌

——护城河水上公交运营7年多来,共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

许昌护城河全长5.3公里,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国内少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护城河之一。因护城河内广植荷花,许昌因此有了“莲城”的美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护城河一直没有环通游船。直到2013年6月,我市开始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三大水利项目”——护城河环通工程正是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重要内容。

2016年3月,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基本完成,将水、绿、景、文有机融合,构建了虹桥卧波、杨柳垂荫、樱花漫道、荷塘连绵的景观格局。护城河再现了“十里荷花半城柳”的风采,改变了“环水不环游”的状况。

开通水上公交,是护城河环通工程的点睛之笔,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民意系统工程。2016年3月15日,“灞陵号”“建安号”“大禹号”三艘游船,从护城河春秋东码头起航东进,水上公交正式运营——许昌人“泛舟环游许昌城”的梦想照进现实。

“2016年3月水上公交运营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公益定位,严格执行低票价政策,共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许昌瑞贝卡水上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红辉说,今年以来,水上公交乘客一直络绎不绝,目前已接待游客22万人次。

据王红辉介绍,目前,水上公交拥有运营船只14艘,其中公交船8艘、商旅船6艘。今年“五一”假期,随着三国文化旅游周的举办,不少外地游客到许昌打卡水上公交。“5天时间,我们接待游客近9000人次,而每天的最大运力也就是1800人次左右。可以说,‘五一’假期,我们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激增的乘客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他说。

而让王红辉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满负荷运转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并在“中秋”“十一”假期达到顶峰。“8天假期,我们接待游客超过14000人次,大部分是外地游客。”王红辉说,好在有了“五一”的经验,他们提前做好人员、船只等各项准备,确保了“中秋”“十一”假期没有发生一起船舶故障,最大限度满足了游客乘船需求。

游客乘坐水上公交的热情,让安余良至今印象深刻。“水上公交小程序,最多同时拥入3万多人网上预约订票,系统直接崩溃了。现场排队的游客,从码头一直排到莲花湾。”安余良说,“那些天,大家虽然都很累,但听到游客对咱许昌都是好的评价,我们感到很自豪,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王红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购置一批新船,增加水上公交运力,同时开发新的网络预约系统,改进售票方式方法,让广大游客乘坐得更加舒适、安全、便捷。

▶北方水城,生态宜居

——中心城区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水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承载。

许昌水资源总量不足,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一半,仅为全国的十分之一。

“‘十一’期间,我们船上接待了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他已经三四十年没有回许昌了。听他说,原来许昌市区非常缺水,吃水都困难,甚至还要拎着水瓶、排着长队接水吃。护城河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就是条小水沟,没多少水,还有不少淤泥,夏天还散发着臭味,许昌当时被很多人称作‘许脏’。”安余良说。

老人对护城河的印象,与安余良小时候的记忆一模一样。2019年从成都回到许昌工作的安余良,十分惊诧护城河的巨大变化:“没想到,护城河水面变得这么宽,水质还这么好。更没想到,护城河还通船了,自己还很幸运成了水上公交的一名驾驶员,能够带着乘客一起游览护城河,欣赏许昌的美景。”

从“吃不上水”的缺水城市到清流环绕的“北方水城”,从过去的“许脏”变得风景如画,城市宜居度连年位居全省第一。“蝶变”背后,是许昌坚定不移改善生态环境的不懈努力,更是许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许昌,这个曾经因水而困、因水而忧的北方城市,如今正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改变源于哪里?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丹江水不仅解决了许昌地表水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还为引水补源创造了条件。

乘通水东风,2013年,许昌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年7月被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7年4月,许昌试点建设高分通过水利部、省政府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城市;2018年3月,许昌正式被授予“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

试点期间,我市共投资81亿元,建成9大类56项示范工程,形成了中心城区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昔日“干渴”的北方内陆城市,变成了一个“每天在水声中醒来的城市”。开窗见绿、推门进园、出游有水的生活愿景在许昌悄然成真,优良的生态环境更是让许昌人引以为傲。

“作为一名‘老许昌’,我深深感到了城市的变化,也听到不少外地游客对许昌的评价。他们非常羡慕我们,感到生活在许昌幸福感满满,非常希望来许昌长期居住生活。”王红辉笑着说,“每次听到这些赞扬,我们都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十一”期间,来自天津、湖北两地游客的话语,更是让安余良为家乡感到骄傲。“10月3日是周二,胖东来闭店,他们临时改变行程,专门来乘坐水上公交。”安余良说,“当时,他们乘船走过春水桥,拐弯后进入东护城河,说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有那种江南烟雨的感觉。”

▶文明之城,温暖之城

——生态环境好、群众素质高,许昌是一座文明之城、温暖之城

护城河春秋桥东码头,想喝水的游客都能从“爱心冰柜”免费取瓶装饮用水。

“爱心冰柜”由志愿服务组织——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设置,免费为来许游客及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提供瓶装水,让他们感受许昌这座城市的浓浓温情。

“现在,水上公交已经是咱许昌的一张城市名片。我们一直践行亲情、安全、满意的服务宗旨,努力让广大游客感到温馨、安全。”王红辉说,“中秋”“十一”假期前,他们专门制订了服务提升方案,联合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安排工作人员和河南农大许昌校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全程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据王红辉介绍,为应对持续爆满的客流,假期期间,他们一方面延长运营时间,加开船只班次,缩短发船间隔,尽量让更多游客能够乘坐3元水上公交畅游许昌;另一方面做好周边交通疏导、船票余额通报等工作,引导没买到船票的游客到曹魏古城、胖东来等地“转一转”,甚至专门把他们送到想去的地方。“别看就码头这么大一块地儿,我每天步数都是两万步以上。我们还天天拿着小喇叭喊,嗓子都喊哑了。”王红辉说。

让王红辉印象最深的事有两个:一个是他们拿着小喇叭喊完“本地人把坐船机会让给外地游客”,外地游客不约而同鼓起了掌;一个是看到两个外地游客因为没买到船票而充满遗憾,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把自己好不容易抢到的船票送给了他们。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心满满的服务,外地游客对许昌的评价,不仅有对城市环境的称赞,还有对志愿服务、文明素质的肯定。“许昌是一个充满温暖、充满爱的城市”,这是安余良他们听到最多的评价。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公益定位不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擦亮水上公交这张亮丽城市名片,为提升文明许昌、温暖许昌的良好形象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王红辉说。

生态宜居,人民幸福;小城大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