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佳琼
为打造“红色薪火·融育未来”党建品牌,近日,魏都区实验学校科学部署、精准施策、合力推进,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为学校铺上“红毯子”,为教师系好“红带子”,为孩子扣好“红扣子”,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夯实红色教育阵地
为学校铺上“红毯子”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该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红色阵地作用,促进党建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
夯实队伍阵地,将国防教育融入队伍建设。该校成立四级国防教育梯队,为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双拥工作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夯实课堂阵地,将国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该校将国防教育与体育课相融合,将军体拳融入“阳光课间”,开展综合演练、军事游戏等;进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美术课相融合,创设《“画”说国防》校本课程;与音乐课相融合,带领学生演奏口风琴、唱红色歌曲等。
夯实活动阵地,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内外实践。该校在校内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微信公众号,开设相关栏目;在校外与杨根思部队史馆等深度合作,到武警许昌支队开展慰问活动,走进革命老兵家中,让红领巾致敬最可爱的人。
坚实青年教师队伍
为教师系好“红带子”
创设“三课堂”学习模式,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铸牢队伍思想根基。该校开设“理论课堂”,以“集中+自学”模式,进行理论学习,撰写学习笔记,让学习效果更“牢”;开设“移动课堂”,线上线下相互配合,让学习方式更“宽”;开设“实践课堂”,将学习活动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学习层次更“深”。
完善“两室三坊一机制”培育模式,以党建引领教育科研长足发展。该校一方面创新校本研修机制,依托杨红名师工作室和张庆红名师工作室,运用“自主学习+低中高工作坊交流”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完善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实行党内党外“双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落实“五育并举”
为学生扣好“红扣子”
以德育养成为基,促进学生品行提高。该校以“党、团、队”一体化链条为育人导向,以仪式教育为媒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积极行为养成——21天美丽行动”争章集邮评价体系,实施“育苗工程”“拔节工程”“孕穗工程”,引导学生走好入队、入团、入党人生路。
以智育提升为重,引领学生多维发展。该校秉持“减负增效”理念,坚持协同育人,开设四季课程,组建促基班(提高班)和厚基班(基础班),充分落实“双减”,开展分层次的量体裁衣式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小”作业实现“大”育人。
以体育美育为要,绘就学生成长底色。该校按照市教育局“一核五驱”总体工作模式,打造体育花样跑操、特色阳光大课间活动品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开展主题活动,以体育人,以美化人。
以劳育夯基为根,铸牢学生成长之路。该校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划分班级责任,开辟“劳动教育之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设置“源践生活”“源知农事”“源解食物”“源觅习俗”“源探职业”五大课程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亲历劳动过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垦荒精神,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党建引领汇聚磅礴之力。建校以来,该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 “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河南省双拥共建示范单位”等称号。
红色薪火赓续美好未来。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持续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双融双促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践育人等诸多领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让党建工作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红色引擎”,让党建品牌成为学校凝神聚气的“红色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