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南水润北地 保水见真功

——对“一渠连京豫”保水保生态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亢耀勋

同饮一江水,共谋大发展。河南许昌与北京密云,同为地级市(区),同为南水北调的重要节点,同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同样担负着保障水质安全、工程安全和推动地方发展的历史使命。

通过对北京密云保水保生态工作的实地调研,其理念之先进、站位之高远、措施之精准、成效之巨大,对曾是缺水城市的许昌颇具借鉴意义与启迪价值。

一、密云区河库水系基本情况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区,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有“京师锁钥”之称。

密云区河道共计63条,总长度765.75公里;共有水库2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密云水库)、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9座。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面面积达到188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3.75亿立方米,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北京市的重要配套工程,自2015年“南水”入库以来,总入库水量达到5.746亿立方米,实现丹江水与潮白河水的完美融合,水体质量始终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守好保水保生态底线,使密云全境成为一方净水、净气、净土的绿色宜居家园。

二、保水保生态的具体做法

一是构建护水体系,推动保水工作纵深发展。协同上游保水,密云、怀柔、延庆、承德、张家口共同签署《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战略合作协议》,“两市三区”组成“保水共同体”。加强护林保水,自2020年以来,密云区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1万余亩,完成森林健康经营林木抚育项目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工程共40万余亩,相关指标全部达到或远超国家标准。严格依法保水,成立全国首个特定区域综合执法机构——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始终保持护水保水的高压态势。强化科技保水,建成国内首个大型水库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场景智能管控系统,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手段巡查,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全民保水,组建2150人的网格员队伍,设立700个“水源生态保护岗”,开展保水保生态系列活动,凝聚起全社会保水护水爱水的磅礴合力。

二是全面推进河长制,实现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高标准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强化“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推动河长制从巡河向治水、治流域、治环境转变。

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质量不断提升。推动改善河湖水系连通性,对丧失水资源和洪水调蓄功能的漫水桥、溢流坝等阻水建筑物和水利设施,依法依规实施报废拆除。针对采矿造成的山体破损、水土流失等问题开展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密云区湿地面积达到19395.21公顷,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初步成为保生态、无污染的“生态特区”。

四是坚持节水管理,全面完善节水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将工业、公共服务业、基建临时用水、园林绿化用水等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深化农业用水综合改革,实行限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限额加收水资源税的阶梯式水价政策。始终秉承“守水要保水、有水要节水”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良好风尚,密云区执法检查覆盖率、园林绿地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城镇居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三、取得的成效

2021年,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建库以来历史新高,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潮河、白河首次同时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水资源战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自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密云水库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16.67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以密云水库为基底的生态资源宝库日益丰富,空气质量、湿地面积居北京市首位。密云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殊荣。

四、思考与建议

密云区保水保生态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对许昌市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持续北送,加快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是以系统思维树立大格局。全面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跳出“就水论水”的行业思维,坚持全局观念、系统观念,凝聚合力、形成共识,严格实施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加快河流空间与地下水空间一体化修复,以水资源的约束引导推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促进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以全域一体彰显大手笔。在中心城区已形成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格局基础上,加快建设河畅岸绿的水美乡村。在鄢陵县、建安区建设全省饮用水地表试点县的基础上,推进禹州市、襄城县、长葛市饮用水源地地表化置换工作,构建起同网、同质、同服务的供水新格局。

三是以探索创新实现大突破。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许昌段全域纳入司法保护范围,发挥水环境保护巡回审判基地、水资源司法保护示范基地作用,打造示范亮点,形成南水北调水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许昌模式”。强化“河长+”工作机制应用,推动河长制从巡河向保水保生态转变,从河湖监管向流域监管转变,保障河湖健康生命。

四是以重点项目铸就大品牌。以国家水网建设重大部署为契机,扛稳扛牢责任,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禹州沙陀湖调蓄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充分释放这一战略性工程涵养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绘就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五是以水系连通助力大发展。大力推动改善河湖水系连通性,以流域为单元,逐步完善流域相济、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加强水资源精准调度管理,采取“以水开路、用水引路”自然力驱动的修复方式,对断流、萎缩、受损的河流进行自然形态重塑,保障野生生物栖息环境质量,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为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许昌市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副主任、京豫战略合作挂职任北京市密云区水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