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谱写许昌教育高位融入全市发展新篇章

□杨文超

市委对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年促提升、三年上台阶、五年创辉煌”的总体要求,深刻系统回答了“发展什么样的许昌教育、怎样发展许昌教育”这一根本性问题,为许昌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逻辑主线,再一次吹响了加快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

学习宣传落实全市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精神,更好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对“发展什么样的许昌教育、怎样发展许昌教育”的再讨论、再认识是有益的,是自觉从市委、市政府战略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许昌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发展阶段许昌教育的新发展

对许昌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2017年开始的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许昌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优质资源不均、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硬件建设,着力支撑许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2020年开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许昌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硬件提升转向软实力提质,着力解决教育质量不高、治理能力不强、保障水平不够等难点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许昌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服务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中的承载力前所未有,赋予许昌教育新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基本民生层面,还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许昌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工作者心中“国之大者”的重要体现。

许昌在发展,许昌教育也要因时而进、乘势而新。许昌教育是与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战略定位,与建设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相匹配,与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目标相适应,使许昌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教育。

许昌教育的新内涵、新实践共同构成许昌教育的新发展。新实践孕育新内涵,新内涵推动更多新实践。从“攻坚计划”到“高质量教育体系”再到“教育强市建设”,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许昌教育中心任务的不断聚焦,是对许昌教育工作特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教育强市建设的实践路径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任务、标志性工程、量化指标,我们必须把擘画的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让“家门口”都有好学校。好学校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基础。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标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要求,对标“人民满意期盼”,必须加快破解“择校热”“内卷化”问题,致力打造一批书香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数字校园,建好群众“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满足“上好学”的需要,真正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让学校都有好校长。好校长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打造校长的头雁队伍,构建好校长不断涌现、均衡配置新格局,选优配强发展好每一位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加快启动实施“许昌好校长工程”,推动校长队伍开阔眼界、转变思路、提升能力,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让学生都有好教师。好教师是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围绕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把加快培养一批“大先生”,认真落实“四有好教师”标准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巩固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成果,尊重善待每一位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活教师队伍新动能。

让教育拥有好生态。好生态是实现优质均衡的保障。聚焦优化治理体系,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审视我市各项教育综合改革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扬优势,查找不足补短板。转换思维、大胆创新,打赢教育评价、“双减”等重点改革任务攻坚战,落实学校和教师减负要求,构建家校社育人新格局,营造教育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让孩子拥有好未来。好未来是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打造“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才新格局,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着力实施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推动许昌教育高位融入许昌发展

许昌教育是许昌发展的魂,许昌发展是许昌教育的根。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站在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上推动许昌教育高位融入许昌发展。在以往民生融入的坚实基础上,教育要从政治站位的高度理解、认识高位融入,理解、认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宏观上,许昌教育要率先谋划具有许昌特色的高水平教育体系建设和质量标准,主动提供符合许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担负城市发展职责所需的建设者和优秀人才,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在许昌全域实践实现的教育机制和育人模式。

实践上,许昌教育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遵循,统筹办好教育。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高位融入的新行动,贯通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统筹校长、教师、教研员队伍建设;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位融入的新行动,实现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国家级、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推动高等教育高位融入的新行动,落实好“许昌英才计划”3.0版,加大学科领导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引进力度;积极推动党建引领的新行动,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委作用,以党建高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实现党管办学方向、现代学校治理和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上下贯通畅通。

(作者系许昌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