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尤中轩 文/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5月10日,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园记者前往禹州、郏县开展研学活动,参观老街、体验钧瓷制作,感受古镇厚重历史;走进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当天上午,紧跟讲解员的脚步,小记者走进此行第一站——神垕老街。神垕镇被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以钧窑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神垕老街是神垕镇的重要部分。在用青石板铺就而成的道路两旁,一幢幢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风格建筑依势而立,随处可见的窑炉,鳞次栉比的瓷器店摊,彰显着“钧瓷之都”的风采。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知道了老街内每一座建筑的历史,体会到了千年古镇悠远而厚重的文化。
随后,校园记者走进“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郏县曹沟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校园记者了解到,抗日战争期间,郏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与豫西地区抗日军民一起,对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和稳固的抗日民主政权,谱写了壮烈的豫西抗日斗争史。通过参观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遗物,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那段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深切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忠贞不屈、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享用过美味的午餐后,校园记者到达此行的最后一站——温博钧窑。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以其变幻无穷的图形色彩和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因其成品率极低,自宋代以来就一直是皇家御用珍品,享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在温博钧窑,校园记者仔细观察、用心聆听,逐渐了解了钧瓷的制作流程和要求。研学导师告诉大家,要制作一流的钧瓷,应选用最佳的原料,原料经风吹日晒、雨淋滋润软化陈腐后,经过碾磨粉碎、筛网过滤、池中澄泥,然后将钧泥反复拍打、搓揉。在古代,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稍有不慎,都可能前功尽弃。钧瓷精细的手工制作、考究的烧制工艺,让校园记者惊奇不已。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校园记者还亲手体验了泥塑、印坯、拉坯等钧瓷制作环节。
“这次活动大家收获很多,不虚此行。”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此次活动负责人王亚南说,“学生们走出校园,放松了身心,不但对家乡厚重的钧瓷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体会到了八路军抗战时的艰苦岁月,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奋斗,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