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前教育

市政府幼儿园举行中原名师刘巧茹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

共享资源 助推教育发展

本报讯 (记者 梁琼 通讯员 杨景华) 近日,中原名师刘巧茹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集中研修活动,在许昌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进行。此次集中研修按照专家讲座、培育对象教育经验展示、跟岗研修、听评课四个步骤进行,来自河南省8个地市的15位工作室培育对象,市区、建安区部分幼儿园教师近200人参加了讲座。

活动中,三位学前教育专家从专业发展、课题研究、课程建设三个角度入手,结合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给在场的老师呈现了三场学前领域专业盛宴,指引教师专业成长纵深发展。

来自江苏常州的国培项目专家、江苏省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解读》副主编王禹以《再认专业:重拾幼儿教育的温度》为题,聚焦教师在幼儿活动中观察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王禹从观察的意义、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路径、观察的原则四个角度,深入浅出地阐明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应注意的问题,做到会看、会听、会说、会记,时刻牢记“两有”原则——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支持。

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徐万山给大家带来《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与成果表达》专题讲座。他从课题开展中资料的积累与中期评估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两个方面讲述,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老师们更清晰地区分材料的种类。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和表述方面,他以土豆炖牛肉为例,研究材料就像原材料——土豆和牛肉,成果的提炼就是“炖”的过程,现实中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大多存在材料陈述过多,缺乏提炼过程和理论推广等问题,翔实的讲述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规避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许芳芳,结合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20多年,许芳芳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在研究幼儿能力发展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形成“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的课程理念。讲座中,她从课程的五个特点——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生成性出发,结合大量案例,生动有效阐述了幼儿园的课程是双主体——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教师也是课程的主体。在具体的实例中,许园长通过有效提问,展示了什么是对孩子发展的支持和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具体案例中帮助教师梳理出理论支撑。在第二部分——课程发展道路上的新思考,她讲道:“我们要立足于优化一日活动,做到有效地教,快乐地玩,有品位地生活,力求把平凡的事做细,把简单的事做实,把传统的事做精。”

此次集中研修活动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引入许昌,不仅让学员教师受益,也引领其他园所向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向前行,为推动一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