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乐学堂

怎样写传统文化节日

景文周,高级教师,知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文理论研究专家、中小学作文辅导专家、“全景作文课堂”创始人。曾任《花果山》杂志主编,许昌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许昌市校园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语文类图书六十余本,出版长篇小说《营造》《石榴》《中国男孩》《中国女孩》等。 近年来,他潜心创作长篇生肖童话,已出版《鼠王国迁徙记》三部曲:《百岁鼠王的荒唐事》《鼠坚强的流浪歌》和《小老鼠的大航海》。《牛气冲天》三部曲即将出版。 景文周简介

传统文化节日指我国固有的农历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节日的写作,没有约定俗成的方法。但是,就“节日”两个字而言,可以写成两种文体,即说明文和记叙文。说明某个节日的时间、成因、习俗等的文章叫说明文,叙述怎么过节日的文章叫记叙文。主要讲四点:

首先,交代过节的地点和人物。

请注意,这里没有出现时间。这是因为,传统节日都有固定的时间,一说春节,肯定是大年初一前后,一说中秋,谁都知道是八月十五。所以,写节日的文章没必要再次交代时间。但是地点和人物都是需要交代的,一一交代出来,习作才显得清楚明白。

其次,要详写过节的经过,也就是怎样过节。

这是习作的重点。怎么过节呢?自然要根据各地各家的风俗习惯而定。比如大年初一的早饭,北方一般都吃饺子。有些家庭可能单单煮一些饺子完事;有些家里在煮饺子时还要下进去几根挂面,美其名曰“金丝穿元宝”;有些家庭在包饺子时故意包进去一枚硬币,说是谁吃到谁有福;还有些家庭,不仅煮饺子,还要做上几道菜,说是“开门红”。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是经过。这里面包含过节的准备、各自的工作、饭菜的种类、吃饭的场景以及饭后的活动等。

第三,适当描述节日的气氛。

节日不同,所营造的气氛也不同。春节充满的是欢乐、热闹、喜庆的气氛;清明节却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秋节营造的是团圆、和谐、欢快的气氛等。适当地描写气氛,不仅能给习作添彩,还能为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在一篇学生的习作《过春节》中,小作者就采用追述的方式,描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和祥和,重点写了除夕和初一这两天的热闹情景。

第四,谈一下过节的感受。

无论什么样的节日,给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当一个节日结束之后,或者说当你的习作结尾的时候,最好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认识,或收获,或感悟,或体验等均可,其实就是记叙文的感悟结尾法。用感悟结尾,能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譬如有篇《北京赏灯》的结尾: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承不变的就是那份对传统节日的敬重。此次北京赏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并存,使我不仅感受到了节日气氛,而且受益匪浅。

由北京赏灯联想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联想到时代精神,不仅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还从中受益匪浅。这就是感受,也叫感悟。

最后,还要交代一句,由于传统文化节日一般比较隆重,牵扯内容较多,不一定非得全部写完,也可以写局部的一点。不管写什么,都要抓住重点,写出节日的经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