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其中有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对温度极为敏感,遇冷冻结、遇热融化下沉,铁路建在这样的路基上很容易出现破裂或者塌陷,这个被称为举世无双的世界冻土工程难题,却被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赖远明团队攻克了。而攻克这个难题的钥匙竟然是普普通通的石块。今天的《科技创新》栏目,我们来认识世界冻土研究的领跑者——赖远明。
修建青藏铁路最关键的就是要考虑如何给铁路路基下的冻土降温,不至于使冻土融化下沉、危及路基和铁路运行安全。赖远明留学回国后开始承担青藏铁路冻土降温的技术攻关任务。
赖远明要干的事,就是要给冻土找条被子盖上。碎块石被证实降温效果好,但是问题是哪种尺寸的碎块石降温效果最好呢?测算降温效果,就要考虑风速,不仅包含青藏高原多变的自然风速、还有列车行驶时产生的风速。用什么办法来模拟这么复杂的环境呢?赖远明犯愁了,而且一愁就是半年。苦思冥想之后,茅塞顿开的赖远明找到了最省时、省钱的实验方法,那就是做风洞实验。
问题迎刃而解,随后,赖远明为了进一步加大降温效果,又提出了在两侧和底层一起铺设碎块石的u型路基结构。事实证明,这种独特的u型路基结构,对于冻土的降温作用明显,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青藏铁路路基下的冻土温度反而更低。
赖远明一直认为青藏铁路给了他报效祖国的机会。他认为,做科研不要看重发表过什么论文,更要看你给这片大地、给这里的百姓留下了什么。
(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