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十三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完全属于禹州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等,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的特色十三碗。
据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十三碗制作技艺传承人付晓娜介绍,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为了体察民风民俗,微服私访到现在的禹州地界。县令看这个人气宇不凡,就召集乡厨为其操办一桌地方特色佳肴。当时物质匮乏,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十三碗”精心制作。当时嘉靖皇帝品尝后十分满意,赞不绝口。
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禹州有句口头禅叫:头碗“鸡”、二碗“鱼”、三碗上的“大肉皮”。由于“鸡”、“鱼”蕴含着“吉祥”、“有余”的含意,因此,农家“盛宴”是以鸡鱼为标志的。而早年,鸡、鱼并不丰足,乡厨便巧生智慧,借猪排里脊,取其谐音以“脊”代鸡,制成头碗“鸡”。二碗鱼也是假鱼,乡厨用豆腐掺玉米面做成小鱼形状,再细加制作。三碗上的“大肉皮”是取上好的猪前肘,煮六成熟、切块、过油、焖子打底上笼蒸制后冲汤而成。四碗蒜菜,这才算是正式菜,乡间习俗上蒜菜的时候,主事者吆喝一声,“上馍啦”,照客者就每人提一竹篮馒头,挨桌分送。五碗上甜米,吃前,传菜者会用托盘送上一碗凉水,是让涮勺子的,防止串味。六碗上小酥肉,选上好前腿肉,裹上正宗的红薯淀粉,入口香酥嫩滑。七碗金边豆腐,豆腐花样繁多。八碗春卷,和平时见到的炸春卷不一样,这种是豆腐皮里面裹肉馅。九碗豆腐条,酸辣爽口。十碗条子肉,五花肉煮半熟,切片上笼蒸,肥而不腻。十一碗山楂汤,让人口齿生津。十二碗丸子汤,寓意“完了”,到这基本上宴席上菜结束。十三碗鸡蛋汤,寓意圆圆美美。
(许昌市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