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约公元468年—约公元518年),字仲伟,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颍川长社人,即今天的长葛市人,魏晋名门“颍川钟氏”之后。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进入梁国后,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公元513)以后,钟嵘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后以《诗品》定名。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钟嵘在对历代作家的艺术特点、风格进行品评的同时,还在序言中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以及当时诗坛所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品评准的。它的出现,和当时诗歌创作的发展、清谈和品第人物的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系。
《诗品》虽有历史局限性,却仍然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而有影响的著作。
(晨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