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乐学堂

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耐挫折教育”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重要性,于是也有一些父母就试图人为制造一些挫折来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其实,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已经足够让孩子具备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就是最好的培养。

阿德勒说过:“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如果我们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时候给到他足够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足够多爱的时候,他有爱的基础和能力以及滋养,那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终将所向披靡,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因为他背后有足够强大的爸爸妈妈的爱,因为在他小时候,有足够多的爱的支持和力量去支撑,让他有足够多、足够大的勇气去尝试和挑战。对心灵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能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对抗挫折的能力跟获得爱的多少有关,而跟任何设计、任何训练项目无关。

如果说我们人为地制造挫折,人为的不断给孩子增加挫折的机会,那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我这里说的是大部分,因为也不排除个别的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越挫越勇,但是越挫越勇还有一种可能性,使他丧失了情感表达的能力,使他显得过于理智,缺乏情感体验和屏蔽情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再去人为地去制造很多挫折,其实对孩子真正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可能就会把他培养成一个受挫和耐挫的工具罢了。我们真正培养的是一个有感情的、真实的人,让孩子去活出他自己,去做他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无须再去人为的增加一些挫折和限制了。

但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给到孩子全部的爱,而没有任何规则,那就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给到孩子足够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足够多的爱,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界限和规则也是必须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爱和规则是并行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温柔而坚定”。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就是比较恰当的了。

小孩子的父母总是会叹气或者表达对孩子的失望,这在生活当中也是很常见的一个误区。所以提醒我们父母和家长,我们很多时候无意识当中表达出来对孩子的失望,包括失望的表情,都将让孩子彻底绝望,乃至于陷入万劫不复。我们表达失望,很多时候只是满足了我们自己的自恋罢了,我们用这种方式把孩子推得更远,所以这是我们提醒大家要注意的。

试图通过对比让孩子知道和天才的差距,知耻而后勇,其实这种情况下也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扼杀。前面我在文章当中提到的,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注重对孩子信心的培养,而不是刻意地去彰显父母的无所不能,去抹杀孩子的聪明才智,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陪伴孩子学习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注意对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保护和培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体验过胜利,他才能够去承载面对胜利、困难的挫折失败,他才能够做到张弛有度,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够做到宠辱不惊。

“一个孩子跟同龄孩子可以说分分秒秒都在斗,在任何方面都斗,斗智斗勇,斗漂亮,斗帅气,斗学习,拼成绩。所以几乎会随时随地体验到挫折。”那么我们哪种态度能够使孩子或者在工作当中的自己表现得更加强大和更加坚韧呢?恐怕就是用温柔的方式,用爱的方式。所以爱是治愈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爱是培养我们自信和勇气的根本!我们需要的是爱,孩子需要的也是爱。我们爱我们的孩子,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