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区魏风路初级中学 八(14)班 胡婷
“党和人民需要我做黄继光,我就去堵枪眼;需要我去当张思德,我就去烧木炭。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要尽一切力量、想一切办法去为人民服务!”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坚定的瞳仁似有火花!画面中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雷锋!
提起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留给后人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吾辈楷模形象。观看电影《雷锋》,我确确实实为之动容。雷锋勤劳、淳朴,心中有人民、有信仰。每每有人问起为什么要帮助他人,用他的话来说:为社会主义建设多添一块砖呗。朴实无华的话语流露出解放军的红色精神,就是这精神本身。
看电影时,我想起小学的一篇课文:“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电影中的雷锋也可说是无处不在,业余时帮别人搬砖,调动工人热情的是他,大雨滂沱骗大娘顺路背孩子十几里的人是他,义务在列车上为人民服务的人是他,一个月收入六元钱却为灾区捐款一百元的人是他……别人问起姓名只是一句:“我是党和毛主席的儿子。”是了,这是他的名字,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这是他的姓;把人民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这是他的名。他是“人民利益至上”的虔诚信徒,一生都在追求着最高理想。
电影中栽树一幕让我感触至深,雷锋捡起小小的螺丝钉给孩子们讲故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蕴含着是滴水成河,这是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又是“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思之,我大彻大悟,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机器要靠无数小小的螺丝钉精确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整体,才能运转自如。人的思想也理应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雷锋同志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驻。新时代从不缺少有雷锋精神的人,以新冠疫情为例,在那艰苦的三年,无数的白衣天使,与生命共舞,与死神抢人,他们难道不是“雷锋”吗?我觉得,他们承先辈长风,破时代巨浪,他们是和平年代的雷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就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唯有以雷锋精神为行为的准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才能让神州处处学雷锋,让绚丽的民族之花更加鲜艳!
(辅导老师 张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