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村窑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北部的浅井镇扒村,此中心窑场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古窑遗址之一,扒村瓷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于唐代中后期,盛于宋、金时期的扒村瓷烧制技艺,是以“白地黑花”瓷为主的北方陶瓷烧制技术,金代末期窑场衰落,元时兼有烧者,明、清时移至禹州钧台窑、神垦窑烧制。
扒村瓷技艺流程主要分为原料加工、坯胎制作、装饰绘画、人窑烧成四大步骤。生产工序大致分为采矿、加工、制坯、凉坯、修坯、晒坯、药碱(化装土)、绘画(花鸟、图案、人物、诗词)、施釉、阴干、装窑、烧成、出窑拣选等数十个环节。
扒村瓷还融人了大量与时代同步的诗、词、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风民俗等内容,所以人们称其为民间生活的影像,历史传承的活化石,是再现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的一本瓷质画册。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