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区专版

《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

人物篇之洪锦祥

每次乘坐G8次“复兴号”高铁,当列车以350公里时速驶过“滕州—枣庄”路段时,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洪锦祥,都会下意识地从座位上起身,看看车窗外自己曾经日夜奋战过的地方。

10年前,他首次独立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在京沪高铁工程中自主研发填充层材料水泥沥青砂浆,从此与轨道交通工程材料研究结缘。我国的高铁建设刚起步时,许多先进技术的研发工作还处在摸索状态。其中就包括洪锦祥及其团队的研究项目——“减震垫”材料。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铁路轨道都是铺在碎石上的,而高铁轨道则是无砟轨道,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

“在轨道板和混凝土底座之间有一个薄薄的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厚度只有3厘米到5厘米。”洪锦祥告诉记者,这个充填层的特点就是“刚柔相济”,具有减震消能、黏结传力、调整误差等功能。但这个不起眼的充填层,研制起来,却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在京沪高铁开工前,洪锦祥已带领团队埋头研究了2年。京沪高铁项目,一做就是5年。“个人成长经历中,我在这个项目上吃的苦最多,但这个项目也让我收获最多。”洪锦祥感慨道。

最终,洪锦祥带领研发团队成员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的水泥沥青砂浆不但综合性能超过国外,而且在国际上较早攻克夏季高温条件下难以施工的技术难题,而该材料成本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这次成功让我对今后的科研创新有了信心,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做得比国外更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洪锦祥说。

(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