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小记者乐学堂

景老师讲作文

人物描写三必须

景文周,中学高级教师,知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文理论研究专家、中小学作文辅导专家、“全景作文课堂”创始人。曾任《花果山》杂志主编,许昌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许昌市校园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作文技巧》《中小学作文技法40讲》等语文类图书60余本,出版长篇小说《中国男孩》《中国女孩》等。近年来,又潜心长篇生肖童话的创作中,已出版《鼠王国迁徙记》三部曲、《百岁鼠王的荒唐事》等。

记叙文虽然以记叙事件为主,但事件是由人来做的,因此,记叙文中必须有人物。事实上,离开了人物也就不会产生事件。那么,写人的什么呢?这就牵涉到了“记叙文中的描写”问题。就文中的人物而论,无非是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下面做一扼要的叙述。

一、必须描写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性别、身材、体态、面部长相(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衣着等外部情形的具体描写,可以简单描摹,也可以详细描述。简单描摹的叫白描,就是抓住一个人最显著的特点写这个人物,三言两语,就能表现出某人的性格。看《金色的鱼钩》中这段文字: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最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这里,作者抓住了老班长“背驼”“颧骨高”“两鬓斑白”等特点,寥寥几笔,就把老班长忠诚、朴实、为小战士操碎了心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写人物还可以细致刻画。对于人物描写来说,描写越细致越具体,给人的感觉越真实,给人的印象越深刻。例如《班主任》中的一段文字: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皱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们敬畏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人们都说薄嘴唇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扫帚,不停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这里,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张老师的外貌,从体态、衣着、容貌到眼睛、嘴巴,无不细致描绘,加之比喻用得巧妙贴切,使得张老师这个人物仿佛站立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真实可信。

二、必须描写人物的语言。

语言描写又叫对话描写。它包括个人独白、两人对答等。个人独白就是一个人独自说话,没有听话的对象。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出现了圣诞树等幻境,火柴灭时,有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红线。这时,小女孩自言自语道:“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没有任何听众,只是她个人的内心独白。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自言自语。比如外出迷路了,一个人面对着几条道路也会自言自语说:“走哪一条路呢?”两人对答就是两人一起说话、聊天,有问有答。文学作品中大都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屠格涅夫在《鹌鹑》中的这段对话:我走到父亲身旁,问他:“这只鹌鹑您能送我吗?”“好吧。可你要它干什么?”“我想把它埋了!”“埋了?”“对。埋在它的窝旁边。”父子有问有答,简洁明白。

三、必须描写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依据,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动作描写。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里,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时,作者是这样写的:他“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用食指紧紧按着紧锁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几次动作描写表现出了主席的悲伤。再如刚刚学过的《她陶醉了》中,也有大量的动作描写,例如“她迫不及待地奔进花田,感受春天的气息。”“她托着油菜花爱不释手,找了一片比较干燥的空地坐了下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女孩对油菜花的痴迷、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