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晓非 通讯员 徐国强
白内障是一种很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10%到20%属于膨胀期白内障。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白内障手术中难度非常大的一种,而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是其关键的一步。
人眼的晶状体被一层膜包裹着,分为前囊和后囊。手术时,要按照设计好的形状和大小在前囊进行环形撕囊。开口后将混浊的晶状体取出,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以达到复明的目的。
然而,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袋张力较大,前囊被刺开时极易出现炸裂(简称“炸囊”),导致连续环形撕囊失败,一旦放射到后囊,就有可能导致玻璃体脱出、晶状体核沉入玻璃体腔等问题,直接影响术后复明效果,甚至造成视网膜脱落、眼内炎等并发症。
可以说,膨胀期白内障手术难就难在如何避免“炸囊”上。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眼科医务人员,国外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虽然有些眼科医务人员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具有局限性。
许昌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孙理彬开展的超声乳化针头破囊减压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8月25日于郑州召开的一场科技成果评鉴会上,孙理彬运用该方法对膨胀期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的视频让众多省内眼科知名专家赞叹不已。
这段不到一分钟的手术影像资料刚播放完,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解放军153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的眼科主任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项技术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困扰眼科界多年的问题,不仅使医生在做手术时更从容、放松,而且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为患者减轻痛苦。”许昌市科技局成果科科长徐国强对记者说。正因如此,该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孙理彬说,超声乳化针头破囊减压法易操作、安全性高,先使用超声乳化针头扎个小孔,再进行环形撕囊,通过均衡晶状体内部和外部压力,在解决“炸囊”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溢乳”的问题。
据了解,2014年1月,孙理彬开始将超声乳化针头破囊减压法运用到膨胀期白内障患者的手术中,至今已成功为160余名患者实施了手术,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